童年的纸风筝
库尔勒的四月,小草才刚破土,柳树的枝条也才刚刚冒了一点绿,但春天的脚步却已实实在在地近了。 下午4点的火车站站前广场,暖阳融融、微风拂面,几个孩子在欢快地放着风筝,奔跑着、喧闹着,红扑扑的脸蛋愈发可爱,我被眼前这和谐的一幕深深吸引,思绪翻飞,回到了我7岁的那一年。 那时的父亲,在我们县最偏僻的一个乡镇派出所工作,距离我家所在的乡镇有200公里之遥。秦岭深处、山大沟深,道路崎岖,父亲回一趟家要辗转换乘3趟车,花费近一天时间。印象里一年之中,父亲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经常一两个月才能见他一面。 可能是与父亲见面较少的缘故,也可能是作为警察的父亲向来比较严肃,我从小就有点怕父亲,只要父亲一回家,我准要往奶奶家溜,或想方设法往外跑。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上小学才有所缓解,那时父亲每次回来就要拉着我辅导作业,想逃也逃不掉。 记得7岁那年春天的一个傍晚,父亲回家照例给我辅导起了语文,当讲到“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纸鸢”一词时,面对我的满脸疑惑,父亲决定给我扎一个风筝。可扎好了才发现风筝就是飞不起来,总是头重脚轻地往下栽。跑着跑着,风筝还被道旁的树梢刮开了一道口子,在小伙伴们的哄笑声中,我开始变得恼怒,父亲却一点也不烦躁,对我说:“要耐住性子,沉住气,专注于做你自己的事。” 第二天,经过父亲改进后的风筝终于飞了起来,我拿着线轴,父亲有节奏地慢慢拉拽着风筝,在小伙伴们羡慕的目光中,风筝越飞越高,最后成了一个小白点。时隔多年,我依然记得那日耳畔“呼呼”风声及照在脸上的暖暖阳光,也记住了父亲的话。 父亲的爱是深沉而内敛的,体现在每一件对我言传身教的生活小事中。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理解父亲的忙碌与坚守,那是守护一方平安的责任担当,更是发自内心对公安工作的无比热爱。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2015年我大学毕业,本是学土木工程专业的我,选择来到新疆做一名人民警察,对于我来说,童年的纸风筝不仅是曾经的记忆,与之关联的还有父亲对我的教导与期望。转眼间,已是我在新疆从警的第7个年头,岁月匆匆又漫长,但童年的纸风筝依旧记忆犹新。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铁路公安局库尔勒公安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