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代价


天空阴沉,冷风冷雨扑打着大地,嘈嘈切切地让人烦闷。 看着桌上的来信,我陷入了沉思。 上周,辖区居民林老师被电信网络诈骗了百万元。分局规定,辖区里凡是发生大额诈骗案件,纪检监督人员都要开展倒查和复盘,看反诈宣传、预警、劝阻、拦截等基础工作防范工作是否到位。我和同事按照约定时间去找受害人林老师了解情况。见到林老师的时候,她已经在大门外等候着了,神情疲惫、憔悴,精神有点恍惚。简单寒暄后,她领着我们走过小区林荫茂密的斜坡路,穿过花木欣欣的花园,通过玻璃顶的连廊,连廊的廊柱上有派出所张贴的防范诈骗宣传单,楼宇的大堂、电梯口也张贴着宣传单。 “这几天一直睡不着觉,根本无法去讲课,好像做了一场梦,到现在我也不愿相信那两个年轻人是骗子。”不等我们问询,林老师就说起了自己的遭遇:一天晚上,备完课的林老师用手机浏览新闻时看到一条消息,上面称可以加入免费的股票分析群,群里有老师讲解股票投资的信息,一直在网上炒股的林老师就主动申请加了对方的企业微信。在林老师看来,群里的课程讲解很有水平,分析也很到位,所以一个月后,当授课老师要求她下载一个App,说在这个App里股票中签率会比正常要高的时候她没有丝毫怀疑。“我按照链接下载App并注册了账号,按授课老师的指令向自称财务总监的王某转账1万元,然后按提示购买指定的股票,果然升值了。”林老师回忆着。 然而,事情并没有像林老师想象得那样发展。就在她按照指令,购买了100多万元的新股后,另一名跟她联系的老师韩某却说她的操作违规,要支付赔偿金,林老师请韩某先帮她支付赔偿金,等股票赚钱了再还他,韩某拒绝了她……过了两天,林老师发现原先还能查到资金的App变成了一片空白,而自己和老师联系的微信和QQ号也已经被对方拉黑,“我当时就慌了,才想到报警……” “派出所平常有到小区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吗?”我接着林老师的话语问。“有的,社区民警在业主群里播放反诈防骗小品,提醒大家提高反诈骗意识。我有收到防范诈骗宣传单,在民警开展反诈宣传时曾注册安装了‘国家反诈中心’App,但后来我觉得没什么用就卸载了。” 难怪林老师在被骗过程中没有收到预警,我心里叹息了一声:“在与嫌疑人互动交易过程中没有发现不妥的地方吗?宣传单上10个‘凡是’提醒得清清楚楚:凡是网上兼职刷单、网上投资理财高回报高收益的、网上交友诱导投资的……都是诈骗。” 林老师有点讪讪地说,“我买新股时也怀疑过,主要是我不相信他们是骗子……”听了林老师的话,我感叹真是当局者迷。一个个被骗事主为什么听不进民警苦口婆心的宣传劝导,而对诈骗分子却深信不疑?我们的反诈骗宣传还有哪些薄弱环节?如何提升与群众打交道的方法技巧? 不久前,辖区还发生一起经劝阻后仍转账的案件。事主在民警电话、上门劝阻后,依旧被以兼职刷单为由诈骗了5万多元。 每当看到这些受害人的遭遇,在感慨的同时总想问问那些隐匿在网络背后的诈骗分子,真的能心安理得吗?灵魂不会颤抖吗?面对犯罪手段和方式方法越来越智能化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我们公安民警任重道远。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