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新闻
文化频道  >  原创馆  >  头条  > 正文

战“疫”接力

2022年04月15日 08:32     来源: 中国警察网    作者: 米可   
中国警察网 · 米可  |  2022-04-15 08:32

  第一棒 检测

  周日傍晚,新市场派出所民警孔莉接到即刻返岗的通知:辖区要连夜组织大规模核酸检测,急需派出所做好检测点的安保工作。

  收拾行装时,女儿一直在边上默默看着。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一阵儿的分别,已在女儿的记忆里扎了根。临出门时,孔莉笑着劝慰女儿:“妈妈不只是家里的大管家,也是派出所的大管家。我回单位后,你要替妈妈担起管家的责任啊。”

  半小时后,孔莉戴着口罩出现在核酸检测点,同时抵达的还有许多小区居民。大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神情里透着紧张与好奇。这哪儿成,孔莉赶忙维护秩序,确保人与人的安全距离。可毕竟人数众多,排队到了晚上,人群中有了牢骚声。

  有个小伙子的嗓门尤其大,他是陪着怀孕的妻子一同来做检测的,但排了两个小时还没轮到,若回家等通知,又得让老婆挺着大肚子爬六层楼……孔莉见状,和社区干部商量后,当即给孕妇开了绿色通道,让夫妻俩提前完成了核酸检测。两人离开前,孔莉还给他们留了手机号码,说是宝宝出生后她会帮着小两口联系办理出生上户的手续。

  忙到凌晨2点多,小区第一轮核酸检测才算结束。回所路上,孔莉倚着车窗,看到一轮明月挣脱了乌云,高悬于夜空。孔莉暗暗期许,希望通过核酸检测能够早日拨云见日、吹散疫情。

  第二棒 转运

  清晨,忙了一晚上的新庄孜派出所民警易建奎刚在警车里睡着,就被负压救护车司机老金的一声吆喝惊醒,说是又有新任务了。易建奎在太阳穴边上抹了点花露水,人立刻就清醒了过来。

  这次任务是转运一家四口,一位老人、一对夫妇、一个5岁的小男孩。他们已经提前接到电话在楼下等待,即便身边有行李箱,却并不惹人注目。可等到救护车和警车进入小区,居民们便不自觉地上前围观了。

  易建奎长得人高马大,是局里篮球队队长。虽说平日里和人说话都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但虎背熊腰的模样还是能给陌生人一种压迫感,所以当他站在围观的群众面前,大家便知趣地停下脚步。

  拉开安全距离后,老金安排这一家四口上了负压救护车。正要关门,小男孩“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拼命拽着车门不松手,怎么都哄不好。易建奎此时变回和蔼可亲的警察叔叔,将警帽戴在小男孩的头上。小男孩立刻不哭了,伸手摸着帽子上的警徽。

  回隔离点的路上,所长打来电话要安排易建奎休息。易建奎婉拒了,他说现在回家或是回所,都有传播病毒的隐患,倒不如继续和卫健委的老金一道做隔离转运工作。

  挂断电话,透过车窗玻璃,易建奎看见男孩还在看着手上的警帽,男孩的父亲低头在对他说着什么。易建奎暗暗期许,希望这顶警帽会在男孩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一颗平安与正义的种子吧。

  第三棒 隔离

  1月中旬,八公山派出所辅警陈源敏就申办了退休手续,之后和所里同事们吃过了“告别宴”,只等上级批复后就可以回家养老。因此,所长不再给老陈安排具体工作。年后,疫情刚反弹那会儿,区里在八公山派出所辖区设置了集中隔离点。由于所里人手紧张,工作本就连轴转,陈源敏便主动向所长请缨:等着退休,不如派他去隔离点执勤。

  陈源敏原以为只需在隔离点待上一段时间,等退休手续办下来,就可以光荣“下岗”。可没想到,这一驻守,不知不觉间竟过去了一个半月。期间,被隔离的群众来了又走,医护人员也是换了一拨又一拨,唯一没挪窝的就是陈源敏。所长多次打来电话,问老陈有什么困难、需不需要换班,老陈就打哈哈说,这里不愁吃喝不愁睡,能有啥困难。

  当然,实际工作并非那么简单。老陈不仅要承担登记、巡控、排查隐患等日常安保工作,还要经常安抚隔离人员的情绪,避免发生矛盾纠纷。偶有空闲,陈源敏会回想自己这30多年的从警生涯,虽然只是从联防队员到辅警的身份转变,但那些抓过的犯罪分子、那些救助帮扶过的群众,许多面孔还历历在目。

  陈源敏其实不舍得离去,更不会告诉所长:其实退休手续早已办下来了,他只想站好最后一班岗,有始有终地给自己的从警生涯画上一个精彩的句号。

  第四棒 设卡

  孔集派出所毗邻封控区。所里很多同志住在封控区内,因此,抗击疫情战斗刚打响,派出所就减少了一半警力。但接到设卡任务,所长谷宁还是带领其他同志上路,配合镇里做好二码联查、核酸检测工作。

  这天午后,检测点发生了小小的争吵。一名自驾旅游的摩托车骑手看到前方禁行,便想掉头离开。可因为上一次核酸检测结果已超48小时,按照规定还需再做一次。小伙子认为自己是绿码,不太情愿配合,便发生了这场争吵。谷宁不着急劝解和普及防疫政策,倒是先把摩托车一顿夸赞。小伙子的气一下子就顺了,十分赞同谷宁口中的“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顺利做完了核酸检测。

  这个小纠纷刚调解完,谷宁注意到一名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在边上盯着自己看。只见她转过身,背上用笔写着“谷永红”。谷宁一拍巴掌:“是大姐啊!”

  虽说是一家人,姐弟俩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自除夕后就没再碰过面。工作间隙,姐弟俩给80多岁的老母亲打电话问候,老太太在电话里说:“家里的桃花和梨花快开了,也不知道你们能不能赶得上。”

  “娘!”谷宁亲昵地喊了一声:“疫情总会过去的,即使今年看不到,明年花儿也照样会开。”

  此时,又有车辆驶入卡点,姐弟俩匆忙挂断电话,重整心情再次投入到抗疫的战斗中去。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市公安局八公山分局)



触屏版 | PC版

© 中国警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