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新闻
文化频道  >  原创馆  >  头条  > 正文

阿尔金山上的深情回望

2022年03月14日 11:33     来源: 人民公安2022年5期    作者: 张志昌   
人民公安2022年5期 · 张志昌  |  2022-03-14 11:33

  “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曾经那么想离开,突然要调走了,又有些舍不得。”民警常彦东一个人在宿舍里呆呆地坐了很久,看着从窗户洒进来的阳光一点点从脚尖爬到怀里、扑向桌面,眼神里充满了空洞。

  刚从线路上巡线回来的所长田玉琛看出了常彦东的心思,安慰道:“以后想大家了,还可以回来看看嘛!咱们在高原工作,处党委为我们的身体健康考虑,不会让我们在这里待太久,隔一两年我们都会被调走,别难过。无论到了哪儿,都不要忘了‘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斗志’的依吞布拉克精神,积极面对各种困难!”

  常彦东有时觉得,自己仿佛生来就属于高原。出生在黄土高原甘肃定西,22岁时参军入伍去了海拔4000多米的四川理塘,又在32岁这一年来到阿尔金山腹地海拔3000多米的依吞布拉克从警。冥冥中,常彦东已与高原结下了不解之缘。

  夜幕降临,高原瞬间又回到了它最原始的模样。朔风在山间嘶吼,风裹挟着沙砾撞在玻璃上啪啪作响,大家围坐在阳光暖房里一起读书学习聊家常,笑声在暖房里回荡,显得有些空旷。这个占地近390平方米的钢架阳光暖房,是大家闲暇时候倾注心血最多的地方,从规划设计到暖房搭建,从土壤改良到绿植栽培,派出所的每一位同志既是设计者,也是建设者,更是受益者。如今的阳光暖房四季恒温,健身器材一应俱全,绿油油的油菜、娇艳欲滴的玫瑰、含苞待放的丁香从门口直铺墙角,全然不像他们刚来依吞布拉克时的模样。

  “在依吞布拉克,植物比人更难扎根。”常彦东说。由于高原土壤碱性大,一浇水就容易板结。民警们从山下270公里外的若羌县拉来一车车土,和着羊粪、牛粪和鸡粪中和碱性,丰富土壤里的微量元素,才让这水泥一样硬实的土壤长出了绿色。现在留下的农作物品种,都是他们在花盆里反复实验的结果。在大家的精心照顾下,玫瑰、牡丹、紫藤、西红柿、草莓、辣椒、茄子等,都在大棚里安了家。“第一朵玫瑰花开的时候,我拨通微信视频给我媳妇看,媳妇说我比结婚的时候还高兴!”常彦东笑着说。

  时光在只言片语的碰撞里悄悄溜走,人声渐稀、黑夜渐深,常彦东躺在床上辗转难眠,一年里的点点滴滴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一帧帧闪过。常彦东决定第二天再巡查一次线路。

  吃过早饭,远处的阿尔金山已是满身金光,常彦东哈着冷气,熟练地往车上搬运着铁丝、手钳、手电筒、馕饼、水壶、泡面等巡线必备的工具和吃食。

  铁丝要多拿一点,碰到护网上一些破损的缝隙,能及时修补,防止黄羊、骆驼等进网上线;吃的和保暖的被褥也要备一点,上次车辆突然抛锚,两个人没吃没喝在车里冻了几个小时,差点出事,一定要吸取教训……

  警车在荒原里颠簸前行,上山一年多时间,常彦东早已对辖区173.54公里的线路了如指掌。哪里的便道好走,哪里的冰面比较薄,哪个弯道易侧滑,常彦东闭着眼睛都能讲的清清楚楚。走到巴什考贡区段的刀片山时,同行的民警杨帆脚下猛地一滑,眼看就要摔倒,常彦东眼疾手快,转身一把拽住他。

  在民警们眼中,不刮风的时候,依吞布拉克是很可爱的。白云在湛蓝的天幕上自由舒展,苍鹰在远处的山峦间上下翻飞,大家擎着鲜红的旗帜走在铁路旁的山梁上,就像走在一幅色彩绮丽的油画里一样。

  这一路,常彦东和战友们翻越了3座海拔4200米的达坂,历时4小时。这条走过了不知多少遍的路,在这一刻,显得那么漫长又那么短暂。

  回到所里已近下午7点,老远就闻到了一股油香,原来是所长田玉琛在炸麻花,这是他家乡甘肃武威的一道美食。和面、醒面、搓麻花、下锅,不大的案板上整整齐齐摆满了黄澄澄的麻花。“我比他们年长近20岁,工作上我是所长,生活上我就是他们的家长。”所长的语气像位老父亲,常彦东嚼着酥脆的麻花,心里五味杂陈。

  夜深了,门外狂风怒号,犹如千军万马奔腾而过,亘古荒原又回到了它原有的模样。常彦东准备在列车到站前和衣小憩一会儿,凌晨3点,他将踏上列车,就像当时来格库铁路一样。这次,要奔赴和若铁路,那里是他新的战场。

  (作者单位:库尔勒铁路公安处)



触屏版 | PC版

© 中国警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