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公安厅厅机关主楼一楼东侧,推开“河北公安发展历程展览馆”(简称警史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忠诚的足印”几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800余平方米的展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斑驳的装备物品、一份份泛黄的文件卷宗,无声诉说着河北大地荡气回肠的公安奋斗发展史。
展览以“忠诚的足印——河北公安发展历程”为主题,分为序厅和3个展厅,通过编年史与重大专题相结合的展陈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党领导下的一代代河北公安人赓续奋斗、拼搏向上的忠诚足迹和为民初心。
1949年10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安厅全体人员合影。(河北省公安厅供图)
记录峥嵘岁月
在第一展厅里,“新中国公安事业从这里启航”板块详细讲述了那段轰轰烈烈的峥嵘岁月。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等人民武装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建立起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随着根据地的建立和不断扩大,晋冀鲁豫边区公安总局等一系列人民公安机关开始建立、发展、壮大,并迅速在战斗中成长起来。
1945年9月,张家口市解放,时任晋察冀边区公安总局局长的许建国兼任张家口市公安局局长,领导当地各级公安机关镇压汉奸特务、清剿土匪、收缴武器,迅速建立基层治安组织和各种治安规则,开始了对城市公安工作的探索。
一张泛黄的讲话稿记录了当时的情况。1945年11月13日,在张家口市公安局全体职员大会上,许建国以《我们的公安局,是人民的公安局》为题发表讲话。“这篇讲话稿对新民主主义公安局的性质和工作进行阐释,并对张家口市和整个晋察冀边区的公安干部就纪律作风提出明确要求。”警史馆建设专班相关负责人说,“同时,宝贵的城市公安工作经验,为党中央制定正确的城市政策、顺利接管解放的大中城市提供了样板。”
1945年11月13日,在张家口市公安局全体职员大会上,许建国发表的《我们的公安局,是人民的公安局》讲话稿。
保卫新生政权
为适应革命胜利形势的发展需要,各级公安机关不断加大对干部的培养、训练,向全国输送了一批具有城市公安接管、保卫工作经验,具有公安业务工作知识的优秀公安干部,为确保成功接管新解放城市,并尽快建立起人民公安保卫机构作出了突出贡献。
1946年11月,晋察冀边区公安总局组织从张家口市撤出的公安民警在阜平县举办公安领导干部培训班和公安培训班(简称“公安七班”),系统总结学习公安相关专业知识。后来,这批学员成为石家庄市公安局接管公安工作的主要力量。
1948年7月,中共中央华北局社会部在平山县东冶村开办了华北保卫干部训练班,随后又改建为华北公安干部学校,后迁入北京改建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前身。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在平山县王子村正式成立,华北人民政府公安部同时成立,对公安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规范化。作为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的雏形,在保卫党中央、巩固解放区、支援解放战争、保卫新生政权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公安工作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历史进程。
1949年10月,时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安厅首任厅长的覃应机带领公安厅29名干部赶赴即将解放的广西,临行前,公安厅全体人员在保定市西大街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安厅办公旧址,拍下了极具历史意义的大合影。时间久远,照片显得有些模糊,但是公安干部们忠诚奋进的精神风貌依然清晰可辨。
在奋进中担当
从许建国用过的军毯、保管重要文件的皮箱,到当年“公安七班”学员用过的钢笔;从“时代楷模”吕建江用过的手机,到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刘亚斌生前用过的29本笔记本……馆内的新老物件如一面面精神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公安民警不断前进。
2021年初,警史馆开始启动建设准备工作,工作人员先后撰写、完善、修改展陈大纲22稿,在充分吸收各警种部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河北公安发展历程展陈大纲》。准备过程中累计查阅、复制各类档案、文件资料6300余份,查阅、收集各类图片5600余张,视频1200余分钟,收集各类实物200余件,收集、发动老干部和社会捐助革命历史文物27件,为展览展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峥嵘岁月,无悔忠诚。2023年6月28日警史馆正式揭牌以来,已接待省内外党政机关、社会各界群众及社会团体共计37轮次参观,收获了大量的感言、意见及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