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安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以警察历史、警察文化为收藏和展陈主题的博物馆,是目前全国公安系统唯一一家国家二级博物馆。馆内收藏了从晚清至今的中外警察题材藏品2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6件(套)。藏品记录了1854年上海建立警察机构100多年来的历史沿革。
上海中小学生在博物馆参观。
6月24日一大早,坐落于上海市徐汇区瑞金南路518号的上海公安博物馆门前,便聚集了上百名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
“警察里面分了多少个警种?暑假安全要注意哪些?毒品长啥样……”一位带队老师正在给学生们做着参观动员。一列列整齐的学生队伍通过博物馆的安检门,一条条鲜艳的红领巾在博物馆里显得更加炫目。
“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基地,博物馆每天都会接待好几批集体来参观的学生。”上海公安博物馆馆长钟灵介绍,随着“文博热”的兴起,来博物馆参观的人越来越多,仅去年就有23万余人次。
摆放在英雄烈士馆内的半身英烈铜像。
生动的红色课堂
庄严的大厅、威严的雕塑、高高悬挂的警徽,让走进上海公安博物馆的观众直观感受到了警察的职业特色和红色基因。
“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粗壮的大字下面雕刻着中共一大会址的建筑轮廓;“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誓词”“中国人民警察警歌”……富有公安职业属性的文字与包含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中央特科机关旧址纪念馆等元素的雕塑相映生辉。
据了解,上海公安博物馆展陈面积4800平方米,四层楼共分11个展厅。藏品忠实记录了1854年上海建立警察机构100多年来的历史沿革,重点展示了1949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成立后,在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打击违法犯罪、服务人民群众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文物史料。
在位于二楼的英雄烈士馆前,聚集着一大批观众。这里展陈的是1949年5月以来,为上海公安事业献身的82位英烈的英勇事迹和珍贵遗物。展厅摆放着一尊庄严的半身英烈铜像,著名美术家朱屺瞻题写的“警魂”二字显得尤为苍劲。
观众在英雄烈士馆观看英烈事迹。
河北唐山的朱先生是带着家人到上海旅游的。观看英雄烈士的事迹展览后,他激动地说:“英雄的事迹很壮烈,太了不起了。”
今年6月26日是第38个国际禁毒日。为了宣传新型毒品的特征与危害性,普及防毒知识,上海公安博物馆与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路街道禁毒办联合在博物馆一层大厅制作了禁毒宣传版面,并邀请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禁毒民警现场宣讲。
“嗨气球也有毒。”“开心果里也能藏毒,陌生人给的饮料可不能喝。”……听完民警的讲解,上海市建平香梅中学的学生们纷纷讨论起来。
“我们每年都会组织学生来参观学习,既接受红色教育,也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正在张罗学生集体合影的上海市文来中学高一(九)班班主任张庆告诉记者,听说到公安博物馆来参观,学生们都很兴奋。
回顾历史,心怀敬畏;以史为鉴,笃定前行。据了解,上海公安博物馆除了日常接待游客外,还成为上海公安机关接待外宾、兄弟省市公安机关观摩学习的定点场所,年均接待团队100余批次;全局开展的党建、授衔、宣誓等荣誉仪式也多次在博物馆举行……上海公安博物馆红色教育课堂的示范效应在逐步放大。
观众在交通管理馆参观。
珍贵的红色文物
在上海公安博物馆序厅,陈列着一面珍贵的警旗,那是2020年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仪式上的警旗;
在博物馆二楼公安史馆,陈列着上海市公安局首套局印、华东警校校徽、儿歌《一分钱》手稿等国家一级文物;
截至目前,上海公安博物馆收藏陈列着46件(套)国家一级文物,每一件的背后都有着不平凡的感人故事。
《王云五小辞典》,表面看是一本手掌大的普通小辞典,但却是国家一级文物,里面珍藏着“地下警委”的最高机密——1949年年初,潜伏在旧上海警察系统的“地下警委”已建立了1个党总支、20个支部,发展党员470余人、外围积极分子2000多人。在严酷的斗争形势下,时任“地下警委”书记的邵健同志以自创密码的形式把地下党员的详细情况记录在《王云五小辞典》及其附件中,相当于一份极端机密且详实的党员档案。新中国成立后,邵健同志将所有党员信息“译出”后完整地交到了上级组织手里。
在博物馆四楼警用装备馆,展陈着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孙中山自卫手枪”。这把手枪是19世纪末孙中山先生在英国学医时老师康德黎送给他防身用的。后来,孙中山先生将手枪转赠给秘书萧萱。1956年2月8日,居住在绍兴路18弄的居民萧绍芬主动将父亲萧萱生前珍藏的手枪和亲笔说明交给公安机关,才使这一珍贵的文物得以呈现。
“深入挖掘珍贵资料、深情讲述红色革命故事,让红色资源转化为点亮信仰、激励斗志、催人奋进的现实力量,是上海公安博物馆肩负的使命责任。”上海公安博物馆副馆长周宇冬说。
自建馆以来,博物馆还有一个好传统——抢救性征集珍贵文物,并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
今年年初,博物馆征集到曾长期担任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的杨光池同志生前珍藏的1266件革命文物。“只要有线索,我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征集文物史料。”博物馆学术部主任王继伟告诉记者,征集到的文物,除了要对文物自身价值进行评估外,还要对文物的流转时间、过程以及相关佐证资料进行研究。目前,他们正在对新征集的文物进行研究,不久后还会有一批新的珍贵红色文物与观众见面。
博物馆展陈的《王云五小辞典》。
全新的形象展示
7月1日,“忠诚的警魂——上海公安机关政治建警展”在上海市公安局办公指挥大楼开展。上海公安博物馆提供的92件(套)珍贵文物史料,以图文、数据、实物、模型、视频、场景还原等形式,从“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四个篇章,讲述了上海公安机关政治建警工作的光荣历史、沿革发展和生动实践。
忠诚基因代代相传、忠诚堡垒向党而强、忠诚教育凝心聚魂,这是上海公安博物馆文物史料走出展馆的一次全新展示、也是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的一次汇报与献礼。
“最大限度发挥文物史料价值、全力讲好红色故事是博物馆近年来重点抓的工作。”上海公安博物馆副馆长张蓉介绍,除了走出去办展外,他们还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和展示——
邀请学生艺术团走进博物馆沉浸式演出,讲述《王云五小辞典》背后的故事;精心设计VR数字博物馆,方便观众在线全景式浏览;精心制作106集有声剧《803刑侦实录》,在喜马拉雅平台播出;每年选取不同文物资料录制安全教育课视频,在博雅网播放;以“口述历史”形式编印《火红印迹》《金色记忆》系列丛书,挖掘馆藏文物蕴含的红色精神力量……
博物馆文创部副主任胡震宇告诉记者,上海公安博物馆已经连续两年参加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现场效果非常好,今年将携带更多红色公安文物参展,届时还将有多种观众喜爱的文创产品亮相。
“每件文物都铭刻着时代记忆,每个红色故事都引人深思,令人振奋。”长期研究公安红色历史的上海公安作家陈晨表示,她时常关注上海公安博物馆的文物更新和展览动态,“总能在展陈文物史料中找到创作灵感。”
为了最大化保护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宣讲好红色故事,上海公安博物馆牵头成立了上海公安红色资源联盟,中央特科机关旧址纪念馆和24家基层公安机关的警史馆、陈列馆、荣誉室实现了资源共享,上海市公安局边防和港航分局苏州河水上派出所打造的水上“实景党课”等特色思政课成为其中的翘楚。
“接下来,上海公安博物馆将致力于把公安红色资源保护好,把公安红色基因传承好,把公安红色文化讲述好,打造与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发展定位相匹配、上海公安工作相匹配的世界级一流警察博物馆,让公安红色资源焕发出更大的精神力量。”钟灵如是说。
7月1日,“忠诚的警魂——上海公安机关政治建警展”在上海市公安局办公指挥大楼开展。马骏 摄
水上“实景党课”
苏州河的百年历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史,两岸的很多建筑都镌刻着红色记忆。负责苏州河水域安全管理工作的上海市公安局边防和港航分局苏州河水上派出所,充分利用地理资源优势,通过“苏河红色船承人”党支部品牌建设,打造水上“实景党课”,讲述苏州河两岸的红色故事和上海的发展变迁,帮助民警了解党的发展历程、铭记英烈先进事迹、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忠诚警魂,打造出上海公安红色资源联盟极具特色的思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