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博物馆。
山西是富有光荣传统和红色传承的革命老区,是人民公安成长壮大的重要区域。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公安从烽火岁月中走来,在革命锻造中成长,用鲜血、生命和智慧铸就不朽功勋,在红色沃土上书写忠诚答卷,印刻忠诚足迹,赓续忠诚血脉。
“2024年,山西省公安厅党委将建设红色公安历史博物馆作为重点工作项目,并将‘红色教育’纳入政治工作行动计划强力推进。”山西省公安厅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张云鹏介绍,“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主题宣传活动部署开展以来,省公安厅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系统谋划、精心组织,统筹推进、项目攻坚,推动全省红色宣教落实落地。
山西省公安厅仅用不到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山西红色公安历史博物馆的一期展陈工作,同时依托资源优势,以山西红色公安历史博物馆建设为牵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文物史料普查征集、宣传展示和研究阐释工作,着力构建包括晋绥公安总局旧址、太岳行署公安处旧址等在内的“1+5+N”红色公安馆室体系。同时,以史料搜集整理为切口,梳理研究三大根据地公安保卫历史,筹备山西红色公安历史实证研讨会,着力构建具有鲜明特征的红色公安宣教工作体系,擦亮“晋善警美”思想政治工作特色品牌,教育全省广大公安民警辅警在回望光辉历史、探寻忠诚足迹中,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切实打牢全警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根基。
1944年武乡公安局侦察工作总结。
唤醒被时光珍藏的红色记忆
“我们从太行山上走来,在烽火岁月中成长,誓为真理而斗争;我们从黄河岸边走来,在革命锻造中成长,敢为使命而牺牲……”走进位于山西省公安厅机关二楼回廊的山西红色公安历史博物馆,以全国仅存的一座新中国成立前人民公安保卫干部自行设计建造的办公场所——晋绥公安总局礼堂旧址为原型设计的大门引人注目。
进入博物馆大门,在两侧太行山、黄河和中间见证人民公安历史的标志性建筑浮雕的映衬下,“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山西篇”立体字跃然眼前。展览以“忠诚的血脉——为真理斗争”“忠诚的足迹——在烽火岁月中成长”“忠诚的使命——捍卫根据地、保卫党中央”“忠诚的答卷——走向全中国、保卫新政权”为题,分4个部分、17个单元,通过珍贵的图片、档案、实物等全景展现了从1925年党领导下的第一支保护工人利益、维护斗争秩序的队伍——山西工人纠察队到北方特科、华北联络局在山西的活动以及山西地方苏维埃政权政治保卫机构工作情况,重点展现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三大根据地人民公安历史沿革、组织机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神圣使命、英雄故事等;展览第四部分重点介绍了人民公安接管城市、支援全国、维护新生人民政权直到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历程。
“抗战期间三大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适应斗争形势,陆续成立公安总局,承担锄奸反特、情报侦察、安全保卫、治安管理、社会稳定等职能,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不断进行组织、机构、制度、队伍、作风建设,深入敌营开展情报侦察、矢志献身隐蔽战线、誓死守护“钢铁走廊”、巧送太原城防图、首创户籍管理制度全国推广、组织黑茶山飞机失事善后工作、打击反动会道门、抓获杀害刘胡兰烈士凶手……”一卷卷泛黄的档案、一张张珍贵的图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写满了人民公安听从党的绝对领导、对党绝对忠诚的故事。山西红色公安历史博物馆一开馆就吸引了很多目光,半年多以来已有3000名民警到这里参观,大家在追寻人民公安光辉历程中铸牢忠诚警魂、激发奋进力量。
“人民公安在山西的发展脉络链条完整、史料丰富,既是人民公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的历史实证。”全程参与指导博物馆展陈工作的山西省档案馆原一级巡视员、党史研究专家巨文辉在梳理研究山西红色公安历史后这样评价。
阳泉户籍样本-迁出证。
解锁镌刻忠诚的历史密码
从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保卫队、政治保卫局,到适应抗战形势成立的公安局,再到解放战争中支援全国解放的公安保卫干部……人民公安自诞生之日起,便将忠诚信仰熔铸于血脉。
在山西红色公安历史博物馆,处处可以解锁忠诚密码。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宣教科科长康彦红在“钢铁走廊”展区前介绍,晋绥边区的秘密交通线初创于1938年,1942年逐步发展完善建立了北、中、南三条地下交通线。抗战时期,这三条秘密交通线承担起了延安与敌后各根据地的联络、转运、护送等秘密工作,始终畅通无阻,这和当时的公安保卫工作密不可分。特别是1942年晋绥边区公安总局成立以来,在谭政文、陈养山、裴周玉等公安前辈的带领下,晋绥的情报工作更是“如虎添翼”,地下交通线也更加稳固完善。
据史料记载,晋绥地区先后接送了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彭德怀等中央领导人、党的重要干部和七大代表以及民主人士共2852人;护送过境部队、抗大师生、国际友人共一万多人;转运重要文件、军需物资、医疗器械千余吨,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特殊重要的贡献。
这一时期,晋绥地区公安工作压力极大。面对日寇的围攻和三重封锁,晋绥公安从上到下积极开展锄奸反特,查路条、捉特务、抓汉奸,仅1943年9月至1944年8月的一年时间,就先后抓捕处理敌探、汉奸、特务1115人,为安定社会秩序、捍卫根据地作出特殊贡献。
1946年,晋绥边区绥蒙公安局侦查科长受命到右玉杀虎口一带组建情报工作站,被敌人围困后壮烈牺牲。当敌人事后知道他就是捉“舌头”、搞情报、名震雁北的“孤胆英雄”王树楷后,次日专门返回他的安葬地对他掘墓、辱尸、砍下头颅邀功请赏。
1947年6月26日阳泉市公安局成立一个月时的合影。
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敢于牺牲!在那个烽火年代,还有很多无名英雄,用鲜血和生命铸成了这条红色走廊!
正如博物馆陈列的1947年《贺龙同志在晋绥边区公安局长联席会议上的讲话》中讲得那样:你们保卫了党、保卫了阶级、保卫了群众利益,受了很多危险,挨了很多骂,你们是党内的无名英雄。
“我想这就是一代代人民警察心中永远不灭的警魂!”康彦红说。
2024年以来,山西省公安厅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全省公安机关开展红色公安史料档案普查征集工作,在全省各级档案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先后征集到上万卷册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文献档案。
通过一帧帧尘封的档案,隐蔽战线公安前辈的身影越来越清晰——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刘子干、一等“侦察英雄”赵亨德、太行军区“战斗英雄”黄小旦……穿越半个多世纪的时空,他们的名字在人民公安的英雄谱上依旧闪闪发光,重若千钧的两个字依旧流淌在新时代人民警察的血脉之中,那就是——忠诚!
山西省公安厅新闻宣传处负责人介绍,他们联合党史、档案、文物、高校等多部门深入开展“人民公安在山西”的发展历史研究工作,在收集研究《晋冀鲁豫公安史料汇编》《太行公安保卫历史》《晋察冀公安史料长编》《绥蒙公安史料长编》等史料的基础上,加大史料、学术和实证研究力度。近日还启动晋绥、太岳等根据地公安史研究编撰工作,以“叩坤补史”的严谨态度,填补历史空白,多载体系统性丰富“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的山西篇章。
这些被重新激活的历史密码,不仅是对红色历史的尊重、对革命前辈的致敬,更是初心的激荡、忠诚的回响。
接管山西省会警察局。
照亮接续奋斗的前行之路
山西红色公安的故事,每一次翻开都历久弥新。在2025年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红色公安故事会》特别节目的现场,阳泉市公安局城区分局下站派出所第23任所长张宇手里拿着一张70多年前的户口迁移证和一份50多年前的案件登记卡,讲述了几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47年5月2日,阳泉解放。两天后,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座城市诞生了!同日,阳泉市公安局成立。作为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的第一个“城市脚印”,阳泉创城后,如何管理城市、管理人口,成为巩固新生政权的关键,也是摆在公安民警面前的全新课题。这些从战场上走下来的公安先辈,在认真登记居民户籍的基础上,发明了户口簿;巧妙借助“路条”首创了户籍迁移证并在全国推广,为新中国全面接管建设城市、稳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贡献了宝贵的“山西经验”。
“当时的自行车不仅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一个家庭的重大财产。”张宇手中拿着一张1973年派出所民警手绘的自行车被盗案件登记卡,详细记录了被盗自行车的全部特征,“为尽快破案,派出所民警拿着一张张手绘图,街头巷尾走访调查,案发现场蹲守侦查,很快就找到了这些被盗自行车。同时,派出所发动群防群治力量,组建居民巡逻队,大大降低了此类侵财案件的发生,人民群众奔走相告、拍手称快。”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78年,我们派出所历经5次更名,历任23任所长,山城阳泉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脚板到指尖,服务群众的方式日新月异;从小图表到大数据,打击犯罪的手段一日千里,然而永远不变且越发闪亮的是‘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张宇说。
中国敌后战场抗日民主根据地分区详图——晋冀鲁豫边区。
赵婷婷、王居卉、刘源不仅是博物馆讲解员,也是从警多年的民警。前不久,她们与省厅组织的红色公安历史调研组一道,赴全省各地和陕西、河北等红色公安重要遗迹展馆学习,“了解得越多心底越透亮,越觉得责任重大、意义非凡。”
“在公安工作迈步现代化的今天,‘老传统’依旧具有借鉴意义和传承价值。”全程参与此项工作的记者感受到,红色记忆不仅是博物馆中的陈列品,而且是远超出物质载体的范畴、需要被持续激活的工作指南。
平遥县彭坡头村是平遥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也是山西地下交通线的重要转运节点,公安保卫干部积极动员群众,在沿线村庄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组成联防单元,白天耕作掩护交通站,夜间轮值警戒敌特渗透。1943年,晋绥边区公安总局编印了《业务特刊》,分发给各分县局并作为公安保卫干部业务培训资料,其中“治安的力量——群众路线的问题”一篇就深刻揭示了群众路线在公安工作中的源头活水作用;新中国成立前太行区公安局《冬季剿匪计划》详细记载了通过观察鞋印纹路识别匪特的方法;浑源县公安局《荞麦川凶杀案复盘总结》则完整呈现了细致精准的手绘现勘图并分析了案件侦破过程的得失……
红色历史不是静态的遗产,而是动态的智慧。一个个历史的片段连接起来的不仅是人民公安的忠诚足迹和精神图谱,更蕴含着丰富的当代价值和现实启示。今天,红色公安文物史料不断得到社会各界、专家学者、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人民公安历史的“活态基因库”正被打开,成为新时代人民公安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载体。
回望人民公安的奋斗历程,每一个历史坐标都闪耀着智慧与力量的光芒。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必将成为指引新时代公安工作的明灯。
(图片由山西省公安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