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现场。
近日,记者走进宁夏警察博物馆,用心触摸一部用忠诚、热血与智慧谱写的平安画卷。这里,每一件褪色的警服、每一枚沉默的奖章、每一页泛黄的案卷,都曾是滚烫的信念与无畏担当的见证者。它们在静默中诉说着,在党的旗帜引领下,一代代公安人如何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深深镌刻在脚下的土地与人民的心间。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共同回溯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感受这份穿越时空、历久弥坚的公安荣光与精神血脉。
勃朗宁M1906袖珍手枪。
博物馆的诞生
“这是一枚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的印鉴,是宁夏警察博物馆二楼展厅的首件展品,非常珍贵。”宁夏警察博物馆工作人员马玉强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博物馆的“宝贝”。
在陕甘宁边区时期,宁夏盐池、豫旺等地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同时相继成立了保卫机构。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人民公安保卫工作艰苦卓绝,为保卫红色政权和革命事业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解放宁夏后的人民公安事业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和公安部队使用过的71型电台。
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宁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政治保卫局的干部编入陕甘支队第三纵队,随毛主席一起翻越六盘山。1936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西方野战军西征解放了盐池、豫旺等地,建立了地方苏维埃政权,成立了盐池、豫旺、豫海、固北、定环等县肃反委员会和保卫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保安司令部保安处。
“展柜里的这枚印鉴,就是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的印鉴,原印鉴保存于陕西省公安厅。旁边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安厅政治部主任郝云在延安的学习笔记本。宁夏警察博物馆建馆时,郝云的家人捐给了博物馆。”
周恩来总理签发的张广珍的任命。
1949年9月23日,宁夏解放。12月,银川市人民公安局正式成立,张广珍任市人民政府委员、市人民公安局局长。
“这是1951年4月6日,周恩来总理签发的一张任命通知书,任命张广珍为宁夏省银川市人民政府委员。”马玉强说。
21世纪初期,一批批见证烽火岁月的老公安步入暮年,大量珍贵史料与实物面临散佚风险。2005年,公安厅党委决定筹建宁夏警察博物馆,从政治部、交管局、装备处等部门抽调人员,组建宁夏警察博物馆筹建办,并申请自治区立项,核心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抢救性保护公安历史遗产,构建一座传承红色基因、熔铸忠诚警魂的永久性教育基地。
2015年,宁夏警察博物馆陈列室问世,多年来征集到的文物有了较为正规的“陈列室”。2022年,公安厅党委再次立项建设宁夏警察博物馆,将其更名为宁夏公安历史陈列馆。2025年5月,再次更名的“宁夏警察博物馆”建成投入运营。
2022年,在一次保养清理文物时,马玉强突发奇想:“当下新媒体迅猛发展,我们能不能通过新媒体发布宁夏公安文物视频,讲述宁夏公安故事呢?”时任公安厅政治部副主任、宣传处处长的赵含宁当即同意,注册了抖音和快手“警察博物馆”账号。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公安机关使用过的磁石电话交换机。
很快,马玉强用自己的手机拍摄了关于一支毛瑟C96驳壳枪的故事的视频,然后剪辑发布到账号上。两个并不专业的人用一腔热血和真诚发布的单条视频,当晚就创造点击量过百万的纪录。
马玉强惊喜不已,坚定了他拥抱科技、拓展“云”游警史、讲好警察故事的决心。
就这样,赵含宁讲解警物故事、马玉强拍摄剪辑,3个月时间,他们一共发布了近30条视频,粉丝涨到了30万。其中一条视频点击量近一亿次,点赞超过50万个。
目前,宁夏警察博物馆成为西北地区第二家系统性展陈讲述公安历史发展的行业博物馆,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政法系统第一家综合性博物馆,同时还是全国第一家线上新媒体警察博物馆。
《一分钱》歌谱复印件。
馆藏背后故事
宁夏警察博物馆馆藏的3651件公安文物,以“发展历程”“护航平安”“忠诚警魂”“警务装备”4个篇章,充分展示着宁夏公安历史的发展沿革和辉煌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安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
2022年,筹建展馆17年的赵含宁退休了,陈列馆建设的接力棒交到了同样热爱公安文物工作、热衷讲好警察故事的马玉强手中。几年间,马玉强加班加点,征集文物、招标建设。2023年改造项目招标,2025年布展完成。其间,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安厅警察训练总队副总队长的钱海波调任公安文联秘书长,参与陈列馆建设。
两年时间,钱海波和马玉强驱车辗转多地走访,叩开离退休老同志的家门征集文物、用录音笔和笔记本抢救鲜活的口述历史;深入档案馆库,在浩如烟海的卷宗中甄别珍宝;多次发出饱含深情的征集函,感动英烈家属和热心群众捐出珍藏。
“新中国居民身份证的变迁”展柜里,摆放着三种大小、材质、记录方式各异的“身份证明”:1949年至1988年公民身份证明所用的户口簿和单位介绍信,1988年至2004年第一代居民身份证和2004年换发内藏非接触式IC卡智能芯片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从毛笔小楷到铅字打印;从记录简单的“姓名、性别、住址”到包含更详尽的智能芯片。跨越70年的身份证变革,是公安机关开展社会管理、践行群众路线的微观缩影。
在另一个展柜里,不同的刑侦技术设备见证了科技强警的足迹。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简易指纹粉刷与放大镜,到七八十年代的比对投影仪、老式照相机,再到九十年代的首批计算机指纹识别系统终端……串联起刑侦技术从“经验主导”到“科技支撑”的革命性飞跃,讲述着宁夏公安在党的领导下,紧跟时代步伐,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的不懈追求和“科技兴警”战略在历史长河中的坚实脚印。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交通监理指挥交通的旗。
探秘镇馆之宝
“这支袖珍手枪有来头,它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安厅首任厅长黎光使用的勃朗宁M1906手枪。”马玉强说。
黎光是从延安走来的老革命,1938年3月参加革命,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甘肃行署公安处副处长,后来还担任了青海、陕西两省公安厅的副厅长。1958年到1978年的20年时间,他一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担任公安厅厅长、公安局局长、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等职,1978年调任公安部秦城监狱代理监狱长、党委书记。这支手枪,黎光一直带在身边。值得一提的是,这支手枪和孙中山曾经使用过的手枪是同款,勃朗宁M1906手枪。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展柜里有一份《一分钱》手稿复制件,它旁边的这对鼓槌是潘振声在宁夏使用过的原物件。
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一分钱》是由我国著名儿童音乐作曲家潘振声先生创作的。全歌曲调短小明快,充分表达了“警民”之间的融洽关系。但很多人不知道,这首响彻大江南北、几代人传唱的经典儿歌是在宁夏诞生的。
1958年潘振声来到银川,任宁夏人民广播电台音乐编辑。一天,潘振声在银川解放街老大楼的十字路口看到,一个戴红领巾的孩子把捡到的一分钱交给交通警察岗里的警察,有感而发创作了歌曲《一分钱》。这首歌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播后,传唱全国。
宁夏警察博物馆对外展出了1319件公安文物,还有2300余件文物没有展出。这些珍贵的文物,反映了宁夏公安辉煌的发展历史,见证了人民公安走过的峥嵘岁月。
上世纪七十年代银川邮电大楼路口执勤交警。
党旗指引前行
六盘云岫凝忠魄,大漠长河铸警魂。1935年10月,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翻越六盘山。1936年10月,宁夏第一个红色保卫组织——盐池县保卫局成立。从此,在宁夏这片土地上,红色革命保卫的种子生根发芽。
在展馆的忠诚警魂展厅“至今忠诚奋进走进新时代”展区,记录了宁夏公安史上三件大事:第一件,护航保障百万移民脱贫攻坚,交上中国减贫奇迹的“宁夏答卷”;第二件,全面推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警务新机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第三件,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宁。
闽宁协作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引、倾情铺设的共同富裕康庄大道,是闽宁两省区携手并进、共同开创的东西协作成功典范。到2020年,曾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的宁夏西海固贫困县(区)全部脱贫摘帽,成功翻越脱贫路上的“六盘山”,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精彩篇章,为完成我国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了宁夏贡献。
1959年10月25日全区公安会议合影。
宁夏公安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出台移民户籍管理办法、便民利民措施等,保障百万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在新建移民乡、镇、村设立派出所、警务室或流动警务服务站,为移民群众服务。简化迁移户籍办理程序,免收移民迁移证、户口簿工本费。为移民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选派干部驻点帮扶、脱贫攻坚,赢得社会各界肯定。
为助力高质量发展,宁夏公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推行“森林警长+河湖警长”机制,1461名“森林警长”“河湖警长”活跃在绿水青山间,实现“一河三山”(黄河、贺兰山、六盘山、罗山)重点要素全覆盖。
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宁夏公安把改革和加强派出所工作作为“一号工程”,有力保障群众安全。
……
宁夏万余名公安民警辅警,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沐百年党辉、承先烈遗志,守塞上江南安宁,护丝绸古道繁盛,书写着平安宁夏华章。
(图片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安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