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参观群众讲解。
6月24日午后,辽宁省沈阳市骄阳似火。在位于沈河区的沈阳警察博物馆外,75岁的老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梁鸿义和其他党员一起,迎着烈日,正迈步向博物馆走来。今天,他们会在这里深入了解沈阳市公安局近百年红色发展史、英勇斗争史和忠诚奋进史。
“警察博物馆致力于打造全局广大民警辅警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忠诚警魂的教育平台和广大人民群众感受红色历史厚重感和责任感的爱国主义教育打卡地,在设计理念、内容定位、实物展示等方面,与全国同行相比,都体现了沈阳公安独有的特点、亮点和看点。”沈阳警察博物馆馆长高晓莹说。
据了解,自2021年6月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并投入试运行以来,沈阳警察博物馆已接待全局民警辅警参观近万人次。2023年起,博物馆逐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截至目前,已接待省内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高校等团体参观207场,组织主题警营开放活动79场,对外接待参观共计14300余人次。
黄显声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
寻访红色印记
沈阳警察博物馆展馆面积35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按照“客观全面、重点突出、生动鲜活、缅先励后”的基本思路,分为十个展室,分别为大厅、序厅、六个展陈部分、尾厅和临展厅。共展出实物2151件、照片887张。
“大家请看我的右手边,这是我馆的第一部分——苦难与战争。”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记者随党员参观团队来到了博物馆第一展陈部分。这里是沈阳公安拥有近百年红色历史的见证。
起始区域的展品,围绕中共满洲省委特科展开。而满洲省委特科,是中国共产党在沈阳建立的首个具有公安性质、职能的保卫机构。1928年11月,周恩来决定开始组建中共满洲省委特科。1930年,中共满洲省委特科正式成立,任命蔡伯祥为书记,赵唯刚为秘书长。
在文字展板的不远处,一个展柜里的“柳条包”曾见证过满洲省委特科的一次紧急保卫行动——1930年4月,中共满洲省委19名同志被捕,装有人员名单的重要文件“柳条包”丢失。危急关头,满洲省委特科立即采取行动寻回了“柳条包”,成功化解了危机。
沈阳第一任公安局局长何侠生前使用过的物品。
跟随讲解员,记者来到一张革命烈士证明书前。证明书的颁发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对象是时任辽宁省警务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局长的黄显声。
“九一八”事变当晚,黄显声没有执行“不抵抗”命令,率领约2000名警察在二经街一带对敌人展开回击,打响了抗日先声,被誉为“血肉长城第一人”。1936年8月,经周恩来介绍,黄显声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春,被国民党特务秘密逮捕。1949年,被军统特务杀害。
继续向前走,展陈中清晰记录了辽宁沈阳公安机关的“成长”——1945年10月16日,在中共中央东北局的领导下,辽宁特别市公安局成立,任命赵濯华为局长,张化东为副局长。1948年11月3日,沈阳特别市公安局成立,下设3个处和公安总队、9个公安分局、142个分驻所(派出所)。公安警员5407人,其中接纳旧警察4509人。
“我左手边的展柜中,展示的是沈阳解放以来,第一任公安局局长何侠生前所使用的部分个人物品。”顺着讲解员的指向,记者看到,何侠生前使用的水壶、马鞍、马搭、枪套、文件包等物品有序排列。其中,两张任命书引起了大家注意,这也是展柜中最珍贵的内容。
“一份是毛主席签发的任命何侠为沈阳市副市长的任命书,另一份是周总理签发的任命何侠为沈阳特别市公安局局长的任命书。可以看出,党中央对沈阳公安工作是高度重视的。”高晓莹介绍说。
展现峥嵘岁月
展陈区第三部分的一个枪支展柜,是参观游客的“必打卡地”。“枪柜中陈列的是当时沈阳公安接管的枪械,由于这些枪支来自于不同的国家,所以统称为万国牌枪支。”高晓莹说。
“这里我们还原了沈阳公安破获的军统保密局电台案。”在另一个展柜前,高晓莹告诉记者。当年,何侠来沈阳工作时,带来了一部测向侦察电台,通过这部电台,沈阳公安发现了异常电波。展柜中还原的就是侦查员在保安寺的棺材当中起获电台时的场景。
据介绍,抗美援朝时期,沈阳作为战略后方,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时,一些奸商盗窃贵重医疗器械和药品、军粮及军需物资,想方设法破坏我战略后方。对此,沈阳公安与奸商斗智斗勇,最终将他们绳之以法。展厅里的一张张图片,完美还原了当时的情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在会议精神指引下,沈阳公安集中力量整顿社会治安、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改革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983年5月,为捉拿震惊全国的特大杀人案“二王”案中的嫌疑人,公安部发布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张悬赏通告。这张悬赏通告就存放在沈阳警察博物馆。
在“二王”特大杀人案的展柜前,记者见到了当时印发的悬赏通告。悬赏通告上半部分介绍了“二王”的犯罪情况,并发出悬赏。悬赏称,提供二犯线索查证属实的,奖励500元;提供二犯线索和确切藏身地点,使公安机关能将二犯抓获的,奖励1000元;提供二犯线索并协助公安机关抓获的,奖励2000元。在悬赏通告的下半部分,还附有“二王”的照片及简况、特征。
悬赏通告发布4个月后的9月18日,“二王”在江西省广昌县的大山中被击毙,新中国第一张悬赏通告有了结局。
沿着展厅继续向前,开通110报警平台、扑救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抗击2007年特大暴雪、驰援汶川地震灾区、参加北京奥运火炬传递……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忠实记录着沈阳公安的奋斗岁月。还有一件件锦旗、感谢信,见证着沈阳公安全面履行新时代公安工作职责使命,坚决捍卫政治安全、全力维护社会安定、切实保障人民安宁的初心使命。
陈纪平牺牲时的血衣。(沈阳警察博物馆供图)
熔铸忠诚警魂
在展区的最后一部分,展柜中的一件血衣揪住了大家的心。
透过展柜,可以清晰看到藏蓝警服的左胸位置,有3个明显的破洞。警服边上,是一件被鲜血浸透的棉衣。这套衣服属于原沈阳市公安局皇姑分局泰山路派出所民警陈纪平。
2006年12月13日晚,泰山路派出所接到110指令:皇姑乐购超市有人报警,说看到了抢项链的两名嫌疑人。正在吃晚饭的陈纪平和同事一起赶往现场。
到现场后,陈纪平很快控制住了一名犯罪嫌疑人。当他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搜身时,对方突然从身上掏出一把锁刀,对着陈纪平的左胸部连刺3刀,鲜血顿时涌了出来。危急关头,陈纪平仍牢牢抓住犯罪嫌疑人,与其搏斗,终因体力不支,被对方挣脱。陈纪平强忍着剧痛,踉踉跄跄追出了10余步,最终倒了下去,任凭鲜血浸透了警服。
在这个名为英雄模范的展厅,展出了沈阳公安建局以来的39位英烈及170位因公牺牲民警事迹。
一个个英雄的名字、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证明了沈阳公安是一支英雄辈出、正气浩然的队伍。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在生与死的考验中,他们把使命铭记于心,把忠诚融入血脉,用生命筑起了守护百姓平安的铜墙铁壁。
警魂传承,忠诚永继。陈纪平牺牲时,他的女儿只有16岁。而如今,16岁的小女孩也已长大成人,穿上警服,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沿着英雄的足迹,大步向前。
参观完毕,走出展厅,梁鸿义心情格外激动:“公安民警为了咱们的平安,不怕牺牲,冲锋在前,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将很多艺术形式贯穿于沈阳公安恢弘的历程之中,具有较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能生动直观地让前来参观的群众感受到沈阳公安发展史和奋斗史,用历史事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高晓莹说。
历史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英雄永远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