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公安局高度重视警营文化建设,紧贴公安中心工作探索特色文化育警之路,通过建强育警体系、丰富润警形式、打造文化品牌等系列举措,努力营造浓厚文化氛围,为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精神动力。
建强育警体系
谷城警方在谷城县第十二届年俗文化节上精心设置了“话年俗·护平安”环节,民警结合民俗掌故开展安全宣传;高新警方联合襄阳市图书馆举办2025年“书香警营·悦读同行”活动,在浓厚的书香氛围中,开启民警新一年的“悦读”之旅;襄阳各地警营书法家纷纷走进社区村组,为群众写春联、送“福”字,传递警民鱼水深情……今年春节期间,襄阳公安机关各类警营文化活动亮点纷呈。
襄阳公安将文化育警作为深化政治建警的一项重要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进,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工主抓、部门联动、全警参与”的警营文化建设格局。着眼建强体系、整合资源、明确责任,他们围绕文艺人才培养、文化作品创作、文体活动开展、硬件设施建设等深入开展文化育警工作,为公安文化事业创新发展蓄势赋能。
襄阳市公安局先后建成并运行市公安局政治生活馆、融媒体中心等,辐射带动全市公安基层所队建立文化长廊、党群活动中心等200余个;组织党建工作现场会、“警媒协作”座谈会、警营文化交流会,开展“学习身边榜样”、巾帼志愿行等活动,形成风格独特、内容鲜明的警营文化矩阵。
在此基础上,襄阳公安结合全市公安机关“雏鹰计划”和专业人才库建设,成立演讲、朗诵、写作等不同社团,采取结对帮带、跟班轮训、部门交流、实战比武等多种方式,挖掘培养优秀文化人才。
丰富润警形式
“为何从警”“如何做警”“怎样在日常工作中拉近警民关系”……近日,在襄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青年民警沙龙”,青年民警围绕入警契机、从警经历、参警收获等展开热烈讨论。
“‘青年民警沙龙’启动于2022年,已经举办了36期,每一期我们都会结合实际设置不同话题,让青年民警在碰撞思想、交流经验的同时相互启迪、相互鼓舞,最终达到‘正思想、强能力、实作风’的目的。”特警支队政委张军介绍道。
襄阳公安按照年度、季度、月度,全覆盖实施政治轮训及政治督察,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依托全警大讲堂、岗位大练兵、“立足岗位作贡献”等活动,针对领导干部、青年民警、基层民警等人员分类量身定制育警方案,激励全警忠诚担当、履职尽责。
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襄阳公安用文化的力量沁润警心。一方面,每年邀请作家、书法家、摄影家及专业老师进警营,结合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组织文艺演出、歌咏比赛等,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另一方面,建强理论宣讲小分队、襄公朗读者、文艺创作团等队伍,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系列活动,让民警辅警在面对压力时能够及时有效进行自我调适。
“开学季期间,我们通过改编热播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经典台词开展法治宣讲,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襄公朗读者成员、宜城市公安局政工室宣教科科长汤洁说。
打造文化品牌
在去年9月举办的湖北省公安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反映老河口市公安局孟楼派出所原副所长靳斌事迹的情景剧《冲锋陷阵显忠诚》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面对驾车逃窜的嫌疑人,靳斌英勇上前拦截抓捕、壮烈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守护群众的瞬间。
一个好故事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襄阳公安突出先进引领性、时代传播性、地域代表性打造多元文化品牌,进一步激发队伍凝聚力、战斗力。
突出先进引领性。襄阳公安坚持及时选树、深度挖掘、创新宣传、跟踪培育公安先进典型,通过民警荣退仪式、师徒结对仪式、英模事迹报告会、典型故事分享会等,讲好警察故事、弘扬英模精神,营造“崇尚英模、学习英模、争做英模”的良好氛围。去年,全市公安机关105个集体、517名个人受到各级表彰奖励,民警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持续增强。
突出时代传播性。襄阳公安紧密结合新时代舆论传播特点,利用相声小品、情景剧、歌曲、短视频等形式,打造公安文化精品力作。相声作品《胖警察 瘦警察》获得第四届全国公安系统相声小品大赛三等奖;原创探案剧本《深渊》获得平安湖北“三微”比赛二等奖;原创歌曲《守护那道光》、音乐快板《砺警铸剑保平安》等以媒体“小屏”、户外“大屏”形式广泛传播,不断加深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突出地域代表性。襄阳公安结合“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地域特色以及各地红色文化、民俗人文分布实际,建设了特警“四特”文化阵地、樊城区廉政文化广场、襄州区红色文旅基地等品牌,让民警在沉浸式体验和经常性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增强文化意识和职业认同,推动公安文化建设、队伍建设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