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印记——看中国发展】老民警老照片讲述公安事业的几十年变迁


文/梁成栋 孙春旺 摄影/牛守庆
最近,网上有人晒出了几张关于上世纪80年代公安民警的照片,作为一名90后,这些照片带给我的感觉是“新鲜”,毕竟这些都是在我生活中从未出现过的风景;但是对于60后、70后、80后的前辈们来说,照片所展示的内容很可能就是他们儿时的场景,甚至是人生中最初的记忆。 看着牛守庆早期拍摄的照片,那时的公安民警穿着的58式白色警服显得格外醒目。牛守庆回忆,那时公安局的交通工具非常落后,局里没有汽车,刑警队办案都靠骑摩托车和自行车。因为交通工具不给力,民警们下乡办案,往往一去就是好几天,经常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但没有一个人叫苦。 在那个装备落后的年代,公文包、钢笔、记事本、黑白胶卷相机是公安民警记录案情的标配,“眼勤、手勤、脚勤”是他们最常喊的口号。“眼勤”就是要多观察案发现场,寻找一切可用的蛛丝马迹;“手勤”就是要多做记录,不能遗漏现场发现的每一个细节;“脚勤”则是要多跑腿,不能怕辛苦,有摩托车骑摩托车,没有摩托车就骑自行车。如果自行车也没有,那就跑步去! 这张照片的主人公名叫王珍兰,时年30岁,作为一名办案民警,王珍兰日常免不了要出差,一出去就是几星期。 翻到这张照片,才算是看到了我记忆中的警察蜀黍的样子。牛守庆说:“这是我退休之后拍的啦,他们现在办案的条件跟我们那会儿比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而且现在我们的公安民警办案,交通工具也是海、陆、空三栖兼备。天上有无人机侦查,地面上有各种警车巡逻,犯罪分子就算逃到海里我们的快艇也能随时水上出击!”牛守庆不无自豪地说。
当年在牛守庆照片中活跃在公安战线的主人公,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退休了,有的则已经离开人世。但不管岁月如何变迁,这些把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公安事业的人民警察内心深处,始终饱含着对这份职业的眷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