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对于我家这样祖孙三代有多名警察的家庭来说,一日三餐却是“功夫餐”和“方便餐”的结合体:因工作性质使然,越是节假日,我家越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况味。人少,时间紧,饭菜自然就要少做点。人多,时间宽裕,饭菜则可多做些。多或少,紧或宽,成就了警察之家的“功夫餐”与“方便餐”。
所谓餐之功夫与方便,就以徐州人喜欢喝的粥为例。
一方面是功夫,主要体现在熬粥上,粥的食材搭配与准备着实费心费时间。比如母亲和婆婆熬的杂粮八宝粥,需要事先将小米、麦仁、薏米、红豆等杂粮或磨碎或浸泡后备用,还会加入红枣、银耳、莲子等。为了让经常熬夜加班的亲人喝上有营养的粥,母亲们会根据季节不同、食材营养成分不同,想好如何搭配,再去选购。同时,熬粥需要依据食材不同,选择与水同煮或水开后再煮,还要把控好火候,不时搅拌防粘锅。
“为啥不用可以定时的高压锅或易操作的破壁机来做粥,那多方便啊?”面对我曾经的疑问,母亲们的答复是:粥还是手工熬出来的香。为此,每当我喝到婆婆和母亲熬的粥,想象着她们为熬粥,得在厨房站个20分钟、半小时的,这一小碗粥里汇聚的耐心与技巧,就足见其中所下的那番功夫。
另一方面是要方便,作为双警家庭,早出晚归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平日的晚餐,只允许我一大早熬上一锅粥,晚上回家稍稍加热即能喝上。即使我们有时都到父母家吃饭,也由于大家的下班时间参差不齐,人数难以事先统计,最佳方案还是有一锅热粥兜底般地候着。有时人多了,粥少了,就添点水,再加些快熟燕麦片,煮几分钟,一样香浓。你说,这锅粥是不是也可以叫“方便粥”。
我家的“功夫粥”总是满载熬粥人的心意,“方便粥”则体现适应生活的小心思。熬粥如此,做菜做面点也是,看看我家冰箱里的储备,提前腌制的鱼肉,以及速冻的槐花、蚕豆、豌豆、饺子、团子、包子等等,食材都是用心选购、搭配的,有的是自己利用休息时间精心制作的,这些丰富多样的“方便餐”,平常下班回家,只需蒸一下或煮一下,便可端上桌享用了。
“来吧,留着你们的饭菜呢。”依恋着电话那头父母的呼唤,加班再晚,我还是不喜欢叫外卖。无论是“功夫粥”还是“方便餐”,于我而言,与家人共享这一餐的美好时光,就是繁忙日子里一件最温暖的事。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