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结束一天工作的老赵刚端起饭碗,就接到了社区义警队员的电话。小区广场上,广场舞队伍和下棋的老人吵得不可开交,引来不少居民围观。老赵撂下碗筷,快步赶去现场。老赵全名赵国志,是长西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
老赵到达广场时,场面已经失控。跳广场舞的张姨挥舞着扩音器,脸涨得通红,“我们天天晚上七点在这儿跳,凭什么现在要让!”一旁下棋的李大爷气得直拍石桌,“跳舞的音乐这么吵,让人根本没法思考,还让不让人活了!”双方你一言我一语,火药味十足。
老赵没有急着挤进人群劝架,而是站在外围默默观察。张姨鬓角的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李大爷握着棋子的手微微发抖,棋盘上还摆着一盘下到一半的残局。观察片刻后,老赵去旁边的便利店买了几瓶矿泉水,挤进人群,先递给几位下棋的老人和跳广场舞的阿姨。“天气热,大家先喝口水,消消气。”他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原本喧闹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
老赵知道,矛盾爆发时,当事人往往被情绪裹挟,这时做任何评判都可能激化矛盾。只有先让双方冷静下来,才能为后续调解创造条件。他用沉默观察代替急于求成的劝说,用一瓶水缓解剑拔弩张的气氛——这是老赵调解纠纷的第一步,就像是书写汉字时稳稳当当落下的一撇。
等双方情绪稍微缓和,老赵提议大家到社区调解室坐下来慢慢谈。调解室里,他没有急着发表意见,而是先认真倾听双方诉说。“赵警官,我们跳广场舞不是为了自己,是想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社区好不容易有了点活力,不能因为他们一句话就停了啊!”张姨率先开口。说着说着,她的眼圈红了。这支广场舞队伍是她一手组建的,成员大多是退休老人,跳舞对他们来说不仅是娱乐,某种程度上是他们晚年生活的寄托。
李大爷叹了口气,语气也软了下来,“我也不是故意找茬,只是最近孙子备考,晚上需要安静的环境学习。这音乐声一响,孩子根本没法专心。”老赵一边听,一边详细记录,不时点头回应,还会追问一些细节。他发现,矛盾的根源不是简单的“娱乐”与“安静”之争,而是双方缺乏沟通,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
在调解纠纷时,老赵从不打断当事人的倾诉,哪怕对方言语偏激。他深知,只有让双方把心里的委屈、不满都发泄出来,才能真正找到矛盾的症结所在。通过耐心倾听,他不仅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更走进了双方的内心世界,这也是化解矛盾的突破口,也像是书写汉字时那关键的一捺。
摸清矛盾根源后,老赵开始引导双方寻找解决方案。“大家都是老街坊了,抬头不见低头见,有没有办法既能让孩子们安心学习,又能让咱们的文化活动继续开展呢?”老赵的话让调解室安静了下来。
他拿出一张社区平面图和大家一起分析,“广场离居民楼太近,确实容易产生噪音。但社区东边的旧仓库,经过改造后空间宽敞,离居民区也有一定距离,说不定是个好选择。”这个提议让张姨眼睛一亮,但随即又担心,“可改造仓库得花钱,电费、设备费怎么办?”
老赵早有准备,他翻开笔记本,“我最近联系了社区的几家爱心企业,他们愿意赞助一部分改造费用。至于电费,咱们可以和物业协商,争取优惠。”接着,他又转向李大爷,“等仓库改造好,孩子晚上就能安静学习了。”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讨论,一套完整的方案出炉:旧仓库改造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广场舞队伍转移到新场地,同时规定晚上八点半前结束活动;广场舞队的老人们还主动提出,自愿组成“护学队”,早晚在学校门口协助维持秩序。
看着双方握手言和,老赵欣慰地笑了。在老赵看来,纠纷调解就像是“写”好一撇一捺。先观察递水的“一撇”,是化解双方情绪;耐心倾听的“一捺”,是真诚叩开心门。15年春秋轮转,老赵用一笔一捺的坚守,在社区的民情答卷上书写着独特的调解艺术。他从不急于评判对错,而是将矛盾的棱角慢慢磨平,让对立的线条交织成和谐的纹理,用耐心书写着辖区里宁静的光阴。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公安局清江浦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