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六月前后,我的家乡甘肃陇南山区就进入了花椒采摘期,一树树花椒成片成片地布满山坡,红彤彤的像飘满山坡的彩霞,一山连着一山,一湾连着一湾。每到这个时候,椒农便要开始一场与时间的战斗。
在我的记忆里,花椒的成熟采摘期很短,大概也就二十多天时间,一到成熟季节,必须尽快采摘完毕。如若采摘不及时,轻则花椒粒风干裂口在枝头,重则颜色乌黑、零落一地。倘若采摘过程再碰上下雨,花椒果粒一旦沾水就会迅速泛白,变成没人要的“白颗子”“黄颗子”。于是,花椒采摘完全就是突出一个“抢”字。
摘花椒需要抢天气。花椒的成熟期正是一年之中最热的三伏天,天气多变,阴晴不定。为了尽快将花椒抢收回来,椒农往往天刚亮就带着摘花椒的竹篓、干粮往地里赶,恨不得一天24个小时待在地里,即使是最炎热的正午,也舍不得休息一会儿,真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花椒采摘不需要多好的技术,但却很考验耐心。花椒骨朵下边长满了叶子和扁平的利刺,采摘时很容易被叶子下隐藏的利刺扎得龇牙咧嘴。这个时候,着急的可不只是摘椒人,周边草丛里的牛虻也是躁动着的,时不时就飞到满头大汗的摘椒人身上叮上一口。摘椒人只能就着满手的花椒油急急朝叮咬处拍上一把、挠上几下,又竞赛似的投入到采摘中。
同样,晒花椒也需要抢日头的。花椒的脾性娇贵,想要获得能卖上高价的上等花椒,必须一次性晒干晒透,一次晒干的花椒颜色鲜红、张口饱满、色纯味香、赏心悦目;倘若当天没有晒干第二天再接着晒,则颜色变得乌红甚至乌黑,甚至出现籽粒都未脱落的“哑颗子”,香味、卖相、售价都会大打折扣。
为了能获得上好颜色的花椒,椒农在花椒晾晒上可谓下足了功夫。为了防止地面的湿气使花椒受潮,需先在地上铺上竹席,然后再将花椒一朵一朵地挑散撒开,确保整张竹席上花椒厚度均匀,同时为了让花椒粒尽快脱籽、晒干,椒农隔一会儿就会拿起小竹棍对竹席里的花椒敲打一遍,及时将籽粒从裂口的花椒粒里抖搂出来。等所有花椒粒全部裂口脱籽,就要趁花椒骨朵刚刚晒干后的那股脆劲进行揉搓,花椒烫手,花椒蒂扎手,但一想到花椒能有一个好的颜色,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搓完花椒还要用筛子一点一点地将花椒籽和花椒蒂全部筛除干净,这时才能装袋售卖。盛夏三伏,将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等几张竹席上的花椒慢慢敲打遍、全部揉搓结束,往往全身早已被汗水湿透,手掌上都会磨出血泡。
卖花椒更要抢时间。越是早上市的花椒价格越好,卖花椒的前一晚,就要将第二天所卖花椒全部装袋收拾完毕,第二天凌晨三四点就要往集市上赶,往往是到了集市上天都还没有大亮。
每年一到花椒采摘的时候,我就想起家中的十几亩花椒。每到这时,父亲总会说出那句说了不知多少遍的老话:“干啥就得务啥,忙着就是为咱这个家努力呢……”这话,透着一股对生活的乐观和踏实、对工作的勤劳和珍视。如今我在边疆从警,每当工作遇到些困难的时候,这句话总是涌上我的心头,眼前会瞬间浮现出父亲在花椒地里奔忙的情景,激励我扎根自己的岗位,只争朝夕、奋力拼搏。
(作者单位:库尔勒铁路公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