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里来了新警,我成了新警小范的师傅。
做警察这么些年,积攒的经验教训不少,我迫切地想将自己好的经验倾囊相授,又希望把自己所经历的教训慢慢撕开,让他看到后少走一些弯路。可看着小伙子亮晶晶的眼睛,我突然不知从何说起——当年我的师傅们,是怎么教我的呢?
我的师傅,个个身怀绝技,出手不凡。
第一位是在刑警中队时的徐师傅。老徐个子不高,行伍出身,别的不说,光是每天跑几十公里上下班这点就让我佩服不已。
所里遇到啃不动的“硬骨头”,老徐都会带我去“会诊”。他龙行虎步在前,我左手公文包、右手端着一个大茶缸子在后,茶缸上“为人民服务”5个字特别醒目。王所长看见后笑着说:“老徐出马,一个顶仨!”听了这话,老徐靠着墙壁就拿了个大顶,大声道:“王所,你也来拿一个么!”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有一次是审一个偷车贼,嫌疑人有过前科,别的同事审过都没有进展,王所长找来了老徐。老徐往审讯室探了下头,只见嫌疑人正歪在椅子上打呼噜。老徐转身对王所长道:“半个小时。”
20分钟后,偷车贼供认不讳,在笔录上签了字。
回去的路上,我按捺不住问老徐:“您是怎么办到的?我是您徒弟,可不能藏着掖着呀!”老徐嘿嘿笑道:“我一眼就认出那个偷车贼了,多年前在另一个派出所时我跟他过过招!他一看见我就知道自己逃不过去了。”
我的第二位师傅大刘是社区民警,负责社会治安形势特别复杂的两个社区。我最喜欢的就是坐上他的摩托车,跟着他在辖区走村串户。
一次走访,远远看到河边有个戴草帽的老伯在浇水,大刘喊道:“老倔头,你家小三子回家没?”老伯拿草帽扇着风回答道:“孩子回来啦,多谢刘警官惦记着。”两人见面后就在河边蹲着聊天,我一边听着,一边拨开地头干硬的泥土,老伯种的山芋长势正旺,藤下已经结了累累硕果,特别喜人。一路上,只要遇到老乡,大刘总能聊上半天——不管是社区干部,还是辖区群众,迎向大刘的都是热情的大手和真诚的沟通。
时日久了,我才发觉大刘有个特长,见过一面的人,三年五载后,他还能立刻叫出人家的名字。这特长简直是做社区工作的利器:如果一个数年前只见过一面的人再次遇见时,能一口叫出你的名字,知道你家住何处,你心里肯定是暖洋洋的,觉得受到了重视。现在想来,这哪是记性好可以概括的,分明是把群众都装进了心里。
从警多年,带过我的师傅有好几个,有老高、大李、老张……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但那些内在的、闪光的东西我到后来才明白,也慢慢懂得师傅们教的不只是技艺,更是心法。
我郑重其事地对小范说道:“从警之路很长,咱们慢慢来。”小范怔了怔,笑了。那一刻我仿佛看见很多个穿着警服的身影,在时光长廊里完成了一场无声的接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公安局惠山分局长安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