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派出所的窗棂,在我的笔记本上洒下斑驳的光影,“今日任务:跟着‘巾帼妈妈’帮扶小组去老孙家走访。”这是我加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公安局盛泽分局“巾帼妈妈”帮扶小组后参加的第一次走访活动,内心既期待又忐忑。
这支由20多名女民警、女辅警组成的帮扶团队,成立于十几年前。当时,盛泽分局盛东派出所原副所长吕玉明帮助一名2岁的失依儿童小乖(化名)在福利院安了家,这一暖心举动打动了身边的同事,所里的女警们纷纷加入帮扶小乖的行动。
从一开始的几名女警到盛泽公安的全体女警,帮扶队伍渐渐壮大,吕玉明便萌生了成立女警爱心团队的想法。2012年,“巾帼妈妈”帮扶小组正式成立。后来,吕所退休了,我的师傅沈洁接过了这支爱心接力棒,成为“巾帼妈妈”帮扶小组的领头人。
“听完老孙家的故事,你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巾帼妈妈’成立的意义,也希望你能够接好这一棒。”出发前,师傅意味深长地说。
当我们带着慰问品来到老孙家时,老孙热情地迎了出来,“沈所,太麻烦你们了,每年孩子放假都来看我们……”老孙的话语里满是感动。
“几个月不见,小伙子又长高了。大学生活还适应吗?”师傅和老孙爷俩唠起了家常。我一边听着他们聊天,一边观察着家里的陈设。
家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物品也都收拾得整整齐齐。墙上挂着的一篇名叫《我的警察妈妈》的作文格外醒目:“我的妈妈们都穿着藏蓝警服,她们的警徽会变成星星代替我的烈士爸爸守护着我……”
“这是?”我疑惑地问。“当年,小孙的爸爸为了救落水人员,不幸牺牲,当时小孙才6岁。”说起往事,老孙的眼里泛起了泪光。“后来,派出所的女警们经常来家里帮忙,小孙才慢慢变得开朗起来。这篇作文就是那时候写的。”老孙轻抚着孙子的肩膀,感激地看着我们。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有了一群‘警察妈妈’。”一旁的小孙笑着补充道。
“时间过得真快,我还清楚记得第一次是吕所长带队过来的。前段时间她还打电话过来问小孙的近况,说是快退休了想再来看看。”老孙说。
离开老孙家,师傅又带我来到吴江区社会福利中心。听到孩子们一声声“警察妈妈”的呼唤,我瞬间红了眼眶。我学着师傅的样子,抱抱这些孩子们,问问他们最近的生活情况。
“巾帼妈妈”帮扶小组成立13年来,从帮扶失依儿童小乖到设立“巾帼妈妈”爱心基金;从关爱烈士子女到走进校园帮扶问题学生,女警们不仅为孩子们送去物质上的帮助,更用这份巾帼柔情弥补孩子们生命中缺失的温暖。
今年春天,帮扶小组遇到了厌学的小李。派出所的心理疏导室内,小李对我们的询问带有明显的抵触情绪。后来,在师傅温柔耐心的疏导下,他才慢慢地向我们敞开心扉。随父母迁居盛泽后,由于父母工作繁忙疏于照顾,从小便缺乏家庭温暖的小李变得更加内向。“他们根本没时间关心我的学习,我想好好念书,但是始终跟不上大家的进度。”小李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
我们根据小李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情况,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心理辅导方案。每周轮流为小李辅导功课,耐心解答他的疑问。同时,师傅还联系到了小李的父母,向他们普及了亲子教育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缓和了家庭的矛盾。
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小李的变化令人欣喜。在期中考试中,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那天,他还给我们带来了在学校参加运动会拿到的奖状。这样的变化,让我们感到所有的付出都化作了欣慰。
为失去亲人的孩童送上及时的照护、让误入歧途的少年重返正道……了解越多,我越发为自己能够加入这支队伍而自豪。截至目前,“巾帼妈妈”帮扶小组共帮扶慰问失依儿童30余人次,累计帮扶辖区空巢老人、寻回走失老人等20余人次,筹募的各项捐款累计5万余元。
在这支队伍里,我深刻体会到:警察的柔情可以治愈创伤,警徽的光芒能够照亮迷途。这份温暖的接力,我们将继续传递下去。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公安局盛泽分局盛东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