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给母亲打电话,挂电话前母亲都会问一句:“啥时候回来?”
每次齐峰都会回一句:“等我忙过这段时间,就回去。”
挂掉电话,齐峰照例会怔一怔,心想,确实太久没回去了,该回去看看了。
但这样的念头通常不会持续太久。齐峰确实很忙,他在派出所工作,光值班都忙不过来,三四天一个班,一个班24小时,常常这个班刚值完,下个班又到了,总让人放松不下来。
不过每隔几年,齐峰还是会抽时间回老家看看母亲。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以前还有父亲陪着,自从父亲生病去世,齐峰就更加放心不下独居的母亲。
齐峰想过把母亲接来身边,也跟母亲提过,但被母亲一口拒绝了。母亲说:“我不去。我过不惯你们城里的生活。”齐峰还要再劝,但想到自家的住房并不宽敞,丈母娘也住在一起帮忙带孩子,就把要说出口的话又咽了回去。
还好有个姐姐,嫁得不远,可以时常回去看看母亲。齐峰的心里才踏实了些。
可这次必须要回去了。算一算,齐峰已经快5年没有回去过了。
他请了5天假,加上周末,凑够了7天。临出发时,辖区发生一起突发事件,好在只拖延了一天,齐峰的回家之旅还是成行了。妻子说自己要出差,让齐峰务必提前一天回,齐峰也答应了。
能回家,齐峰还是开心的。母亲更开心,早早就问齐峰想吃什么,要提前给他准备。出发这一天,母亲不时打电话过来,问齐峰到哪里了,叮嘱他注意安全。还说要到车站接他,被齐峰拒绝了,他不忍心让身体不好的母亲跑来跑去。
候机的时候,齐峰没忍住发了条微信朋友圈,很快就有消息发过来了。他点开一看,都是昔日的同学、朋友,问他是不是要回老家了。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都说回去后要一起吃饭。齐峰含糊其辞地说:“回去再说吧。”他开始有点后悔发那条朋友圈,不该让那么多人知道他要回老家。
齐峰的老家在乡下,离市区有段距离。他要先坐飞机到省城,再转乘一个多小时动车到县里。本来还要再坐一个多小时中巴车才能回到镇里,但一个堂哥知道他要回来,主动说要开车到县里接他。
早上出门,经过几番周折,回到老家已是傍晚时分。母亲早已在门口张望了几番,每次听到车声,都要跑出来看看。电话也不知道打了多少个。但总算到家了,齐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晚饭后,齐峰陪母亲聊天话家常,主要是计划接下来几天的安排。首要的是看亲戚。在乡下,亲戚多,长久没回来,回来一趟总要都去看看,不看,人家就会有闲话。走亲戚就要买礼品,好在齐峰已经备下了一些,再去村里的超市买一些搭配一下就可以了。两个人盘算了半天,每半天走3家,要3天才能全部走完。
盘算完,母亲叹了口气说:“让你回来,还不如不回来,回来时间都用到串亲戚上了,还花那么多钱。”
第二天正在走亲戚时,齐峰突然接到初中同学的电话。同学上来就喊:“老同学,还记得我吗?”
齐峰已经猜出他是从别人那里知道自己回来的消息。果然。对方说已经订好了包厢,约了几个老同学晚上给他接风。齐峰婉拒,但对方说:“你不来就是看不起老同学。”齐峰还是去了。母亲劝齐峰早点回家,齐峰答应了。但老同学多年未见,怎么可能早回。
实际上,接下来的3个晚上齐峰都是在饭桌上度过的。先是家里的亲戚一起吃饭,这自然无法拒绝,接着是发小和高中同学。只有空下来时才能陪母亲说几句话。可是他跟母亲有多少话可讲呢?该说的话,其实第一个晚上就讲得差不多了。很多时候,齐峰和母亲在一起,不过是一起默默无言罢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要回去了。还是堂哥开车送齐峰去车站。临上车,母亲拉着他的手,久久不舍得松开。
齐峰关上车门时,听到母亲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他说:“你这次回来,妈给你算过了,除了睡觉,你陪妈的时间加起来不到24个小时。”
母亲的话语里并没有抱怨,可是齐峰突然脸红了,眼睛也酸了,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