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水悠悠北去,岸边的柳枝随风轻摆,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伫立江岸,我想起自己走过的路,那些平凡却充满温暖的时光,还有那盏始终照亮我前行的明灯。
20岁那年,我加入警队,红色湘江就从我们派出所旁边流过。那时的我,对未来的路充满期待,却也带着几分迷茫,直到遇见我的指导员蒋定明,他不仅是我从警路上的引路人,更是我人生中的一盏明灯。他19岁入党,21岁从警,一辈子扎根基层,即使因公负伤,也义无反顾,走出了一条坚韧不拔的从警路。
在他的鼓励下,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那时的我,每天早出晚归,跟着同事们进村入户,勘查现场、追捕守候……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虽然辛苦,却充满了激情与希望。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身边还有像指导员这样的榜样,我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不断向前。那一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内心的喜悦与自豪至今难忘。
从派出所调到县公安局负责警营文化工作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蒋石林老人。年逾古稀的他,带领全家守护着米花山红军墓。1934年,湘江战役的一次战斗中,7位红军战士为掩护主力渡江壮烈牺牲,蒋石林的爷爷带着石林的父亲将烈士掩埋,并立下誓言:世代守护红军墓。从此,蒋家5代祖孙、4代共产党员用行动践行着这句承诺。听罢故事,我心头一震,仿佛那盏明灯被擦得更亮了。
至此,我多了一门亲戚,与他成了莫逆之交,有空就往村里去,感受那份浓浓的红色精神。闲时逛街,我会帮老人们带些衣物和生活用品。有了时鲜瓜果蔬菜,叔婶们总是惦记着我,让我快去尝鲜……这种久违的感觉,我自从双亲离开后就无处找寻,如今可算找回来了。
如今,我的从警之路即将抵达终点,但我依然忙碌着,与石林叔约了“老党员义务调解队”的老伙计,商量进村开展反诈和禁毒宣传,还有毛竹山的驻村辅警和巡防队员都等着我去和他们商量暑期活动计划。外出跑得多,素材也积累多了,我还想抓紧时间把这些平凡却动人的故事写下来。
湘江日夜流淌,带走了岁月,却带不走心中的信仰。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说:感谢党,让我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了不平凡的意义;感谢那些老党员,用光芒指引着我;也感谢自己,从未忘记那盏灯的温暖。
未来的路还长,但我相信,只要心中有灯,眼里就有光,脚下便有路。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