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夕阳西斜,身穿便装的民警小李蹲在一条满是商铺的街道一角。他手中把玩着一枚指甲盖大小的铁钉,视线却一直盯着远处一家卷闸门紧闭的店铺。瞧着簇新招牌上的“修车”字样,小李不由得想起了多天前辖区居民在微信议事厅群中的一句吐槽:“也不知道谁这么缺德,在小区地面上撒那么多钉子,差点把车胎给扎了。”一句话,在群内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有说自己的汽车轮胎被扎过的,有说自己的电瓶车轮胎被扎过的,最后都是自认倒霉补车胎了事。
短时间内集中发生的事总透着点不寻常,这让社区民警小李立刻警觉起来,当晚便前往该小区查看。一查,果然有问题,送货的金师傅、贩鸡的陈师傅、快递小哥大伟……前前后后有20多名受害群众。
小李把铁钉摆在一起后发现,这些钉子大小、款式几乎一模一样,由此可以推断,撒钉子的应该是同一人。
事出反常必有妖,撒钉子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小李想:车胎被扎破,第一时间肯定是去附近的修车店补车胎,既然是集中在一个小区撒钉子,那么这家修理店距离这个小区肯定不会多远。之前小区从未发生过此类情况,现在案件集中爆发,那么这家修车店应该是刚开不久。
顺着这个思路,小李想起附近仅有两家修车店,一家店面较大,主做汽车美容和保养,店铺经营多年,从未出过问题,另一家刚开业不久,奇怪的是,小李连着3次去这家新开的修车店走访,都吃了闭门羹。
远处的日头渐渐落下,天空中的色彩慢慢暗淡下来。小李的双目却如同鹰隼一样,紧紧地盯着远处那扇卷闸门的方向。就在这时,一丝光亮从卷闸门的里侧闪现,一名男子推着电动车打着哈欠从店内走了出来。
小李见状瞬间来了精神,那人的长相及电瓶车的款式,均被他记录了下来。
回到单位后,小李根据多名群众的描述在电子地图上标注了多个“撒钉”高发位置。他拿起手机联系了分局视频中队,依据修车铺那人的电瓶车特征,调取事发地附近监控。
那人不仅多次在深夜出现在撒钉高发地附近,而且行为举止颇为异常。多年的办案经验告诉小李,当所有“巧合”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那么巧合就是真相。
当天下午,民警便以检查的名义敲开了修车铺的卷闸门,他们在店铺的仓库内,发现了大量钉子,规格、型号和群众之前提供的一模一样。
面对突如其来的抓捕行动,那人显得十分慌张。他试图辩解自己的行为是出于无心之失,但在民警出示的证据面前他最终还是无言以对。
“我……我只是想多赚点钱,没想到会走到这一步。”听到那人的回答,审讯室中的小李顿时来了怒火:“你以为这是小事?万一救护车拉个病患从那个路口经过,你撒的这一把钉子,就有可能要了人家的命!”
那人听言,猛地抬头看向小李,脸上露出了悔意。
做完笔录、把那人送进看守所,夜早已深,派出所的灯光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明亮。
忙活完的小李坐在办公桌前,眼前的卷宗材料已经整理得井井有条,可他的心思难以平静。刚才在审讯室的对话,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万一真有救护车从那里经过,后果真的不堪设想……还好没有……”他自顾自地念叨着,接着长舒一口气,他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自己,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责任重大,他肩上扛的不仅是警徽带来的荣耀,还有群众的信任与期望。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市公安局田家庵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