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微醺,沉睡的乌伦古湖随着候鸟的回归泛起粼粼波光。每次线路巡查返回单位的路上,闫煜博都会经过这片静谧的湖水。看到湖水在夕阳的晕染下,呈现出淡淡橘黄色,他赶忙拿起手机,将这一刻记录下来。乌伦古湖区域地形多样,汇集了戈壁、沼泽、沙漠、湖泊等多种地貌。每次外出巡线,闫煜博都会拍摄记录沿途值得定格的风景。
“你这是去哪里玩了?”“这片海可真漂亮啊!”吃过晚饭打开手机,“有爱的一家人”微信群里,家人们对着照片聊得热火朝天。“这是我回单位路上拍的。”闫煜博一一回复:“这不是海,但比海还要美。”
闫煜博的手机相册里,分门别类地收藏着许多照片,画面记录着他从懵懂青涩到肩挑重担的蜕变,这个习惯,来自闫煜博的爷爷。
在闫煜博的记忆里,爷爷总喜欢出门走走转转,每当微信家庭群里叮叮当当响起一连串提示音时他就知道,一定是爷爷又在发照片了。耄耋之年的老人曾经是一名志愿军战士,也是一名老党员,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他投身到建设边疆的事业中。“在朝鲜的2年时间里,班里的16个战士,只有2个人回来……”闫煜博从爷爷的只言片语中感受到战争岁月的残酷,而藏在家中写字台抽屉里的那张泛黄的“立功证明书”与那枚闪着金光的勋章是那段岁月的光荣见证。
随着年岁增加,当年的兵马岁月只剩下零碎痕迹,每次发照片,爷爷都会感慨,要是曾经的战友们能看到现在国家的样子,该有多好。
大学毕业后,闫煜博追随爷爷的脚步,来到了祖国的西北边陲,也把用照片记录生活的习惯带到了西北。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逐草而居的牧民带着毡房和牲畜向春牧场迁徙。闫煜博和同事一大早便赶到了铁路桥涵的重点区段附近,协助牧民转场。“警察同志,我的牛陷进去了。”远处一个牧民大步向闫煜博跑来,急切地指向远方在泥潭里挣扎的模糊身影。
正值春融时段,倒灌的冰雪融水在草场上形成了泥洼地,经过阳光的直射,表层水分被蒸发后,土壤上干下湿,逐渐变成了泥潭,转场路过的牧民和牲畜稍有不慎就会陷进去。
闫煜博一边安抚着牧民,一边观察着陷进去的牛犊,它的后腿已经彻底沉在了淤泥里,动弹不得。思索片刻,闫煜博脱掉鞋子挽起裤腿,跳进泥潭中,先将牛犊腹部周围的泥浆清开,腾出用力的空间,同事则借助拖车绳绑住牛的前腿窝处拉扯。
“1,2,3,拉!”经过10分钟的“拉扯”,牛犊顺利“上岸”。经过检查,它只受了一点皮外伤,并无大碍。
浩浩荡荡的牛羊群继续沿着牧道前进,豪迈嘹亮的牧歌随着风的方向,飘向了温暖的牧场。
叮咚,一张顶着“大花脸”的照片出现在家人群里。“今天的风景有点‘不一样’呀!”听完他讲述帮助牧民的故事,“你做得很好!”家庭群里的夸赞,让闫煜博脸上的笑容更多了一分。
流淌的时光定格成照片,那些经历过的风景都将被好好珍藏,激励着从警之路越走越坚定。
(作者单位:奎屯铁路公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