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福建省三明市清流、杨源火车站与其他小站别无二致,直到一群“小候鸟”的到来,让这里回荡起阵阵清脆的童音。
“这一切的改变,要从浦梅铁路开通说起,那时候车站还没那么热闹。”在清流站的学生候车专区,福州铁路公安处宁化站派出所民警黄宜宣一边擦拭着孩子们的瓷杯,一边向新来的同事小张介绍着这个学生候车专区的由来。
护学民警登车护乘。(资料图片)
群山环抱的清流县是革命老区。由于山多人少,县里的许多乡镇没有设立初高中,当地学生不得不每周往返于乡镇与县城学校之间求学。
2021年9月30日,浦梅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正式开通运营,结束了宁化、清流等闽西革命老区不通铁路的历史。随着清流、杨源火车站投入运营,这里形成了以灵地镇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的交通格局。
2021年的一天,正在清流火车站执勤的黄宜宣巡逻至售票厅时,看见一个男孩牵着比他矮一头的男孩在售票窗口咨询着什么。
“小朋友,需要帮忙吗?”黄宜宣快步上前询问。
“我想带弟弟坐高铁去县城上学,可里面的阿姨告诉我,我们没满14周岁不能单独乘车。”
原来,小黄兄弟俩是清流县灵地镇杨源村人,由于县城周边4个乡镇没有设立初高中,乡镇求学的孩子们只能每周五和周日搭乘中巴车,沿着盘山路颠簸一个半小时往返家校。如今高铁开进了镇子,他们也想体验一下坐高铁去学校的滋味。
趁着休班时间,黄宜宣特地乘坐中巴车前往杨源村了解情况,亲身体验中巴车和高铁的出行差异。中巴车一路颠簸摇晃,黄宜宣手中的车票不觉间已被汗水浸湿,而山路蜿蜒带来的眩晕感让他对孩子们的艰辛上学路有了切身感受。下车后,他顾不上缓解眩晕感,快步走向村主任家……
护学民警在候车室内为学生开展安全宣传。(资料图片)
“村主任,我想了解下孩子们对坐高铁上学的看法,他们更喜欢哪种出行方式?”黄宜宣向村主任问道。
“娃娃们都盼着能坐上不挤不晃的高铁呢,现在高铁开到了我们镇上,娃娃们可高兴了。”村主任笑着说。
一旁刚考上大学的小杨接过话茬,“坐高铁上学更便宜,省下的6块钱可以在学校吃一顿,节约的一个小时还可以复习功课,我可太羡慕现在的孩子们了。”
朴实的话语深深触动了黄宜宣,“如果孩子们能坐高铁上学,上学路将更加安全通畅!”回到单位后,黄宜宣立即向所领导汇报了自己的想法,所领导当即拍板,“好主意,你来牵头,有什么需要所里全力支持。”自此,“宁化铁警护学路”行动正式拉开序幕。
了解到因家长外出务工存在个别未满14岁的孩子需要独自乘车上学的情况后,在黄宜宣的倡议下,宁化站派出所与铁路部门深入沟通协调,最终达成共识:对于乘高铁通学的学生,由承运人在旅途中承担一定监护责任。
校、站、车之间紧密合作开始了一场“护学接力赛”:由学校提前统计名单、统一购票,车站开辟“绿色通道”,护学民警、列车乘警共同维护乘车安全。小黄兄弟俩乘高铁上学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护学工作咋还需要洗杯子、擦桌子?”小张的发问把黄宜宣的思绪拉回现实,他笑着解释道:“这些都是为孩子们准备的。”
原来,学生候车专区的设施起初并不完善,宁化站派出所协调路地有关单位专门组建了联合护学小组:县政府出资为孩子们提供学习用的课桌椅等;县公安局护送学生群体转乘交通工具;公交公司视情况加派“微公交”,通学交通还开通线上预约功能。多家单位通力协作,稳稳托举起孩子们的平安上学路。
学生候车专区内,黄宜宣和小张还在做着准备。黄宜宣让小张帮忙将白板擦拭干净,“小张,你的英语好,孩子们自习的时候你给孩子们辅导辅导英语,发车前20分钟我会给孩子们讲讲我们当地的红色文化。”小张爽快答应下来。
以红色教育启智润心。在学生候车专区,民警们不仅利用检票前的时间开办“铁警小课堂”宣讲红色文化,还在“警校家”三方微信群定期开设线上思政“云课堂”。今年学雷锋纪念日,黄宜宣还带着结对帮扶的学生小罗、小黄等人,一起到铁路沿线开展安全宣传,为贫困低保户学生家庭送去暖心慰问。一幅“大手牵小手、小手交朋友”的美好画面跃然呈现。
18时,孩子们欢快的笑声裹着闽西的桂花香,在清流站周围荡漾。黄宜宣整理好警服,迎接向他奔来的孩子们。将孩子们引导至学生候车专区后,孩子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有的做功课、有的喝水休息,小张则忙着为孩子们解题授课。发车前20分钟,黄宜宣像往常一样站到白板前,开讲“铁警小课堂”。
临近上车时间,孩子们排队走出候车区检票乘车,小黄的弟弟突然跑到黄宜宣和小张身前,笑嘻嘻地给他们每人塞了一颗亲手折的小星星。
目送C875次列车载着护乘的黄宜宣和孩子们缓缓驶向远方,小张轻握着那颗纸折的小星星。那一刻,他觉得护学路上那一双双温暖的手如同一把把炽热的火炬,用坚定而执着的青春力量,托举起老区孩子们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福州铁路公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