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我而言,谷雨的味道是温润、丰饶,带着一种不动声色的甜,弥漫在空气里,浸润到泥土深处,也潜入人心。
水果店里精心培育的草莓,红得发亮,甜得直接,却总觉得少了一份与时序相关的耐心。我不爱那样的甜,失了等待的韵味。我心心念念的,是阳台上那盆略显笨拙的草莓。
它们是我亲手栽下的。从早春怯生生的几片嫩叶,到清明前后在绿叶间悄然绽放的细白花瓣。早早在心里便种下了期待。谷雨将至未至,空气里已有了暖湿的气息。一日清晨,我惊喜地发现,花托下竟已鼓起了青绿色的果实雏形,似紧握的拳头,藏着暮春的秘密。
谷雨节气一到,那盆草莓仿佛得了号令。起初是一小片淡淡的粉,接着颜色逐渐加深、蔓延,从果尖向上浸染,直到整颗果子披上红装。这变化,是日升月落、风吹雨润中,慢慢积攒的色彩与糖分。
我每日都去看它们,看它们从青涩走向成熟,看阳光在它们身上留下吻痕,看露水为它们缀上晶莹。终于,在谷雨后的一个午后,我摘下了一颗熟透了的草莓。送入口中,一种混合了阳光与雨水味道的甜,在口中温柔地漾开。这甜,是等来的。它告诉我,耐心与尊重自然,终会收获一份恰到好处的甘芳。
家乡虽非典型的江南水乡,却也产得好茶,名曰“云雾”,尤以谷雨时节采摘的为上品。
采茶需赶早。谷雨清晨,踏着露水,走向依山的茶园。此时的新芽嫩叶最为肥壮,叶片尚带绒毛,绿得鲜亮。采茶的手指需得轻巧、敏捷,只撷取那“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初展嫩尖。山谷里,只有指尖划过叶片的沙沙声,宁静而专注。
采回的鲜叶,洗净即可炒制。师傅挽起衣袖,待大铁锅烧热,倒入青叶,“嗞啦”一声,水汽蒸腾,茶香瞬间被激发。只见师傅的手在滚烫的锅中翻飞、抖动、按压,动作看似随意,却蕴含着技艺。“杀青”、揉捻、干燥,每一步都需精准。空气中弥漫的,是青草香、花果香次第交织的复杂香气,令人心旷神怡。
待新茶制成,急不可耐地取一撮,置于白瓷盖碗中。沸水冲入,轻呷一口,初时是浓郁鲜醇,带着山野气息和一丝微苦。然而,无需等待太久,苦涩便悄然隐退,一股清甜的回甘自舌根涌起,绵长而持久,熨帖着心脾。这便是云雾茶的妙处——苦尽甘来,总在峰回路转处。
谷雨这一天若有雨,那是再好不过了。雨水本淡,农人心中却觉其“甜”,那是关乎生计与未来的甘甜。老人们常念:“清明要晴,谷雨要淋。”田里的麦子正拔节孕穗,新播的春种嗷嗷待哺,它们等待着甘霖。
谷雨当日,天遂人愿,细雨如丝。我披上雨衣,走进小菜园。脚下的泥土松软,刚种下的西红柿苗缀满水珠,我小心为其覆上细土,触摸过雨水的掌纹印在湿润的泥土上,踏实而亲切。雨打雨衣,“沙沙”作响,是生命的絮语。谷雨,正是这般“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它蕴于泥土,流于叶脉,告知我们希望总在耕耘中发芽,内心的富足往往就藏在这场雨、一抹绿、一份踏实的期盼里。
雨还在下着,我仿佛听见,整个春天,都在这场雨里,做着最甜美的总结。而夏天,已在不远处,微笑着,等待登场。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