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是2013年8月,为进一步做好从优待警和文化育警工作,我们如东县公安局成立了晨辉文学社。喜欢在闲暇时将从警感悟付诸笔端的我,从此有了文学家园。
有了这个“家”,书籍自然成为最重要的精神食粮。文学社推出了“书香警营”活动,每年给每位民警提供400元的购书经费,大家可以在县公安局的“全警品书网”上选购心仪的书籍。文学社也顺势开展了“书香映初心”“书香伴我成长”等主题沙龙,以及“春之梦、夏之声、秋之韵、冬之歌”等系列主题阅读,让警营飘满书香。
曾经我以为,读书是一件很个人的事,但文学社组织的阅读沙龙等活动,让读书这件事开始变得不同。读书对我来说,不再是简单的“打卡”,而是“一群人的互相照亮”。每次沙龙,我们都要把本次活动的指定书目通读一遍,在思想的碰撞中收获新知,同事之间又多了“社友”“读友”这样温暖的称谓。而轮流担任阅读沙龙领读人的制度,也让我在阅读时更加深入。
如今,这样的阅读习惯已经融入我的生活。我的案头、床头总是有几本待读的书,阅读也成为我每天的必修课。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我的写作欲望更加强烈,我以警营生活为素材,先后发表了数十篇散文,让藏蓝情怀在字里行间流淌。
县公安局新办公大楼落成后,我们有了自己的图书馆,文学社的活动基地也设在了这里。每季度一期的《晨辉》小报,成为展示社员作品的园地。2016年,在文学社的推荐下,我成为如东县“百姓悦读宣讲团”成员。活动中,我身着警服,作为公安读书人代表先后走进几十个乡村社区,分享我的读书心得、感悟。每年的新警培训会上,文学社都会给新警上一堂“开卷有益”的阅读分享课,我都会将我钟爱的书籍分享给我的新同事们。
读书破万卷,不仅是文人的雅趣,更是执法者的修行。在文学社的阅读沙龙活动中,有人偏爱文学社科,有人钻研法律典籍,而我独钟情于推理小说。《智取生辰纲》的破案逻辑,是我经常与社友的谈资;《长夜难眠》里老刑警通过鞋印磨损特征进行侧写的细节,引发我们对办案实务的讨论;波塔波夫的“同一认定”理论、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理论,也为我和社友们侦破案件提供更多思路,为繁忙的工作平添一份乐趣。我们用敏锐的观察、充沛的情感、独特的视角,记录下从警生涯的点点滴滴。其中有对韶华易逝的感怀,有对从警初心的诠释,更有对把握今朝的扬鞭奋蹄。
用文字雕琢金盾时光,是我们晨辉文学社的理念。经由阅读,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让我们更有信心将各自的金盾时光流淌于笔端,在守护平安家园的同时,做一名警营故事的讲述者。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公安局长沙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