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的江苏南通,依旧是春寒料峭。南通市通州区公安局民警邢蕾一开门,就被吓了一跳。一位老人家裹着头巾,拎着一篮子蔬菜,蹲在门口。老人家眉毛上白白的寒霜,表明她等待时间已然不短。看见邢蕾,老人家起身把菜塞给她:“自家种的,寒假里乐薇那孩子又麻烦你……”邢蕾还没反应过来,老人家已经离开。
老人的孙女乐薇是邢蕾几十个帮扶对象中的一个。作为南通市通州区公安局“警察妈妈”团的一员,13年来,邢蕾陪伴乐薇一路成长,用爱和坚持谱写了一曲赞歌。
矫正的手指,接续的爱
2012年冬天,邢蕾第一次看到乐薇。
当时还是一年级小学生的乐薇,身材瘦小,嘴唇皴裂,薄薄的棉袄挂在身上,显得人愈发瘦小。接过邢蕾送的新书包,她胆怯地头都没敢抬一下。
乐薇出生时就比常人多一根手指,从小被领养的她,户口一直没落下。乐薇的养父是残疾人,生活就靠年迈的爷爷奶奶,种种原因让孩子很自卑。看着这个可怜的孩子,邢蕾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她过上正常生活。
详细了解孩子的情况后,接下来的几个月,邢蕾和户籍民警多方奔走,完成一份又一份的材料,最终顺利帮乐薇完成了落户。
邢蕾知道,多出的手指是乐薇的心结。2013年夏天,在邢蕾的联系安排下,乐薇接受了多指矫正手术。
术后,邢蕾将乐薇接回家,每天像照顾自己的女儿一样,喂她吃饭,帮她洗漱。看到乐薇穿上和自己一模一样的睡衣,邢蕾还在上幼儿园的儿子对乐薇说:“姐姐,你叫她妈妈呀!”邢蕾至今记得乐薇的笑容,那是原本怯懦的小女孩在母爱的滋润下,散发出的全新光彩。
相伴的成长,迭代的爱
“起床了,上班要迟到啦。”邢蕾温柔地拍拍乐薇。去年,已经上大学的乐薇想在假期打工赚取大学学费,减轻爷爷奶奶负担。邢蕾听说后很欣慰,很快帮她联系好了打工的地方。有时候,乐薇下班晚了,邢蕾就让她住在家里。在邢蕾家,乐薇有当孩子的“特权”。
其实,当乐薇有了户口,全家被纳入低保之后,她的基本生活是有保障的,但邢蕾依然不间断地关心她、爱护她。邢蕾相信,乐薇需要的除了生活上的保障,还有爱。
20多年来,邢蕾一直努力为乐薇这样的困境儿童提供帮助。她说:“没有比扭转一个孩子的命运更为崇高的事。”
近几年,她欣喜地发现,民众富裕了,经济条件差的孩子越来越少。但她也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做。
南通市妇联“一户一策”困境儿童帮扶活动启动后,邢蕾从不缺席,还带动多名爱心人士为困境儿童提供帮助。
南通市公安局启动公安机关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犯罪预防的“润禾”计划后,邢蕾结合自己多年帮助未成年人的经历,组织指导各派出所建设“润禾”工作站,并以“润禾”辅导员的身份参与到对未成年人的帮扶工作中。
针对近年来未成年人被性侵案件频发现象,邢蕾积极开展儿童防性侵安全教育讲座。由她组建的“润禾”宣讲团队,目前已开课140节,受益人数近万人。
“一直在摸索,关爱的方式在迭代,但爱不变。”邢蕾说。
“警察妈妈”组团,海洋般的爱
在南通市通州区公安局,像邢蕾这样的“警察妈妈”还有很多。2003年,南通市通州区公安局全面实施“春蕾计划”,成立全省首个“警察妈妈——女童”一对一帮扶项目。22年来,71名“警察妈妈”建立了“爱心基金”“警察妈妈图书角”,建立贫困、留守、流动、缺爱等各类儿童成长档案530余份,累计结对265名小“乐薇”。如今,已有36名孩子考上重点中学,15名孩子考上重点大学。
从最初简单的物质援助,到现在建立心理服务体系,“警察妈妈”们改变的是帮扶方式,不变的是警徽下的承诺。团队先后荣获南通市“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先进集体、南通市“三八”红旗集体、江苏省“我最喜爱的巾帼志愿服务团队”等称号。
栉风沐雨,警营玫瑰绽放出的,不仅是职业的荣光,更是人性最动人的光辉。孩子们绽放的笑脸,是警民鱼水情最生动的注脚。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