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龙,今天中午咱们吃面,阳春面!”
阳春面是江南地区的特色面条,我家乡扬州的阳春面更是一绝。来到新疆工作之后便很少尝到此味,我只能在食堂煮面条时,单独捞出一碗清汤面,自己调上一碗阳春面的小料,回味一下家乡味道。
“阿龙,早上所长特意嘱咐了让我中午煮阳春面,这个调料怎么放,我还得跟你请教请教呢。”这天一大早,大厨张师傅便笑着招呼我。
“好嘞,张师傅,中午我提前来厨房帮你调底料,给你打下手。”我嘴上爽快答应着,心里却有疑惑——怎么今天突然要吃阳春面,难道是给我过生日?可今天是3月17日啊,我的生日已经过去4天了。可能是大家平日都是吃新疆风味,也想尝尝我这江南味道?
作为一个实打实的南方人,在爱吃面食这点上我却像个地道北方人,外婆说我八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吃面条了。自打记事起,我认知里正宗的阳春面必须是外婆做的。
阳春面作为一道家常面食,从起锅烧水到面条出锅不过10分钟,其美味主要取决于面条本身和调料搭配。外婆用的面条是手擀的碱水面,面质细腻又筋道,下锅后既能充分吸收汤汁,快速煮透,又能保证口感,吃起来还保持着嚼劲。外婆用的调料也很讲究。生抽打底,用的必须是虾籽酱油,酱油打回来后倒在锅里烧开,这样煮出来的汤底酱香味才更浓。胡椒粉是阳春面的灵魂,浓重甚至呛鼻的辛辣味激发了汤底的鲜香,胡椒粉放得越重汤底香气越浓。外婆再加上半勺自家熬制的荤油于碗底,浇上滚水,待荤油化开来,香气顿时溢满厨房。其实这些调料大都是些最家常的调味品,但在外婆的调制下却能搭配出阳春面汤的最佳比例。于是在我的记忆里,完美的阳春面是这样的,白净细嫩的手擀面,配上自家熬制的调料,淋上少许芝麻油,再撒上一把葱花与蒜叶,就是一碗充满外婆风味的阳春面了。
中午,我早早来到厨房,帮着张师傅张罗阳春面。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阳春面便出锅了,记忆中的香味又充斥在我的鼻腔。帮大家都盛好面后,我端着碗回到座位上准备品尝品尝“家乡面”。
“今天是阿龙的农历生日,所长一早就跟我说了,扬州的风俗是过生日吃长寿面。今年也是阿龙第一年在离家2700多公里外的新疆过生日,所以就让我煮一碗他的家乡味道,阳春面。”张师傅终于解开了我的疑惑。
“泽龙,祝你生日快乐!”“小季,本命年快乐。”“阿龙,新的一岁事业生活都要进步……”大家在张师傅的提醒下都在祝我生日快乐,反应过来的我也赶忙站起身来,笑着感谢大家,可眼眶不自觉地湿润了。
扬州人过生日,阳历生日可以和朋友一起庆祝,但农历生日一定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有家人的陪伴这个生日才圆满。我从来没在所里提起过扬州人要过农历生日的传统,所长却主动了解到我家乡的风俗,再照着我身份证上的日期算出来我的农历生日是哪天,给了我一个生日惊喜。
今年的生日是我成为铁路警察后的第一个生日,也是第一个不在家过的生日。往年生日我都是坐半个小时的高铁回家与家人团聚,而今年,离家车程从半小时变成了30个小时,陪在我身边的从家人,变成朝夕相处的同事。
柳园站派出所,这座边陲小镇上的派出所成了我在新疆的第一个家,同事们也像家人们一样照顾着我这个家庭新成员。那一刻,我只觉碗中面条香气更盛,情谊更浓。
阳春面又称清汤面,没有浇头,除了面条外就只搭配一点葱花,不过外婆给我的那碗面里总会卧个荷包蛋。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平淡的日常里,总有人会给你准备好这“荷包蛋式”的惊喜。
(作者单位:哈密铁路公安处柳园站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