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过后,风有点割脸,抬头遥望东山头蛋黄似的太阳升起,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家里晒薯片的事来。晒薯片必须要有连续几日的晴天。那时候获取天气预报信息的途径极少,人们大都凭着经验判断天气情况。红薯从地里挖出来后为了防止老鼠啃食,我们一般会把它们束起来悬挂在房前的横梁上。确定晒薯片的头一天,我们把红薯从房梁上取下来,拿到水井旁的石槽里洗净,晾干备用。
天刚蒙蒙亮,母亲就把我们姐弟几个从睡梦中叫醒。等我们揉着惺忪睡眼不情愿地起床时,母亲早就把头天洗好的红薯刨成了片。灶膛里的火呼呼作响,前锅里的水咕哪吧啷,热得翻滚。我们姐弟乱作一团,胡乱抹把脸跑到院子里一看,晒垫早已铺好。我们在晒垫上排好队,母亲用竹箕端着在开水锅里煮过的热气腾腾的薯片,将薯片倒出来,我们就开始把薯片整整齐齐地摆在晒垫里。摆的时候,就像在做拼图游戏。我摆一个心形图,姐姐摆一路鞋垫图,邻家小朋友有的也加人进来,一个个不顾脚冷手烫,争先恐后地摆薯片。等到差不多摆完了,一轮蛋黄般的红日正好照进晒垫,在那些拼好的图案上洒下光芒。我们吃些煮熟的薯片,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去。
那天上午上课是最没效率的,因为大家都心想着美味的午餐。这是每年仅有一次的特色美食——煮红薯。在煮过薯片的水中加入拇指大、刀把大的小薯去煮。这样煮出来的小红薯软糯、甘甜,吃过之后,上下嘴唇似乎都要粘在一起。当然,吃饱之后,我们还得齐心协力把早上摆好的薯片翻晒一遍。有时,趁母亲没注意,我们会随手塞一片半干的薯片在口中,慢慢咀嚼,性子急的,弄不好会把将要换的乳牙扯下来。邻里晒薯片的时候,我们也会去帮忙,算是礼尚往来。
经过几天的太阳烤晒,薯片终于干了,薯片被收起时发出“塞窸窣察"的响声,用手指轻轻掰,发出“啪"的一声脆响,就折断了。
晒干后的薯片,我们并不急于吃。母亲用个瓦缸将它们装起来,用薄膜封口,防止受潮发霉,进人腊月,过了小年,家家户户扫尘灰,备年货。那时候,物资紧缺,年货基本是自家产的,什么炒花生、陈米糖、炒黄豆……当然,也少不了薯片这个主角。薯片一般有两种做法,一是炒,二是炸。食油富余的人家一般选择油炸,我家食油紧张,只能选择炒着吃。炒薯片是用洗净的粗砂炒,先在锅里把粗砂炒热,然后把薯片倒进锅里和着一起炒。这样炒出来的薯片受热均匀,不易炒焦,不仅金黄好看,吃起来也爽脆可口,香味十足。
现在,鲜有人晒薯片,偶尔我从县幼儿园旁经过,看到山里来的老人就地摆着一些土干货在卖,有山枣糕、盐笋、蜂蜜、杨梅干,也有我熟悉的薯片……琳琅满目,令我感到十分亲切。
前不久,母亲端出一盘自制的点心,油炸薯片赫然在列。我拿出几片,一边咀嚼,一边回忆童年生活,觉得越嚼越有味道。
(作者单位:江西省修水县公安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