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从部队转业到公安局的第10年。当年换上藏蓝警服的那一刻,我曾以为凭借军旅生涯的硬朗底色,足以轻松接住这份守护的责任,直到亲身经历后才明白,这是一条需要不断学习的长路。
由于在部队曾从事文艺工作,入警后我也顺理成章地“重操旧业”。一次,领导安排我写一篇“特警队员救助走失儿童”的短讯,我紧握着笔杆,脑海里满是同事们奔走的身影、家长和孩子重逢时夺眶而出的热泪。可那些鲜活的画面,到了笔下,却碎裂成了苍白零散的片段,怎么也凑不成完整的句子。
那天下午,我在稿纸上涂了又改、改了又涂,字斟句酌,最终交出的,是一篇不足300字、处处透着生涩的信息稿。自那时起,我暗下决心,让知识填满自己的“空皮囊”。我大量阅读法治新闻,钻研公安业务,尝试把心中所想落在纸上。从记录同事们巡逻见闻的工作日记,到描摹同事们的执勤日常短篇通讯,笔尖从生涩走向流畅,文字从单薄到丰盈,曾经令我头疼的“写作”,慢慢变成了我与警营深情对话的方式。
或许,是这份“不放弃”的韧劲被看见。从2019年起,我成了局里的“机动兵”,从特警大队到扫黑办,从机要室到党建办,再到治安大队、办公室、政工室,每一次岗位变动,我都捧着一颗滚烫的心,生怕辜负了这份信任。
2023年初,我正式调入局办公室。这里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准备会议材料、起草工作总结、协调各部门的事务、传递上级的指令……每一项工作像精密咬合的齿轮,不容毫厘之差。我养成了“三查三看”的习惯:材料写完后,先查逻辑是否通顺,再看表述是否准确,最后核对每一个数据,生怕一点疏忽,影响工作质量。
今年年初,我又来到政工室。新岗位又是新挑战,教育训练方案怎么制定才更贴合实战?公安文联活动如何开展才能凝聚警心?表彰奖励决定怎样写才能彰显战友们的付出?在这些陌生的领域,我再次成为学生。我向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将每一条建议认真记下;翻遍以往的工作档案,从成功案例中寻找方法;下班后,仍对着一份材料反复推敲,文稿改到自己满意后,还请写作水平高的同事再把关,只希望用最简练的文字,把战友们的辛勤付出讲透,让文字成为鼓舞士气的力量。
10年时光,像一条奔流的河。岗位在变,但藏在心底的那份执着与热爱从未改变。从当初写不出300字信息的“门外汉”,到如今能独立撰稿,再到用书画、诗文参加比赛、讲述警营故事。我深知,所有的荣誉和掌声终将飘散,真正能留在心底的,是每一次用文字讲好警营故事后,那份无愧于心的踏实;是每一次在新岗位上突破自我后,那份悄然生长的从容。
(作者单位:甘肃省清水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