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掠过派出所门口的桂花树,碎金似的花瓣飘进院内角落,我提着师傅一大早排队去买的重阳糕,跟在他身后出了派出所。这是我转岗后的第一个走访日。
“李大妈那份降压药说明书,放大字的,用药说明都标清楚了吗,她眼神不好;给王大爷带的老花镜千万别漏掉了,上次他说接电话看不清号码。”师傅边走边翻看他的笔记本,上面的每一页都是社区的琐碎日常。
刚到派出所时,我出于好奇翻过师傅那本笔记,密密麻麻的字里写满了对居民的牵挂:李大妈,76岁,独居,女儿在深圳,每天需服降压药;王大爷,81岁,独居,腿脚不好,平时喜欢刷视频……我当时有些不解:“师傅,这些小事也归我们管?”师傅笑笑:“待久了你就懂了。”
穿过海光路桂花巷,转进海滨新二村。李大妈家在三楼,门上的“福”字还是过年的时候师傅帮着贴的。按响门铃,门“吱呀”开了,李大妈一见是我们,满脸欢喜。
“大妈,这是我让小孟重新打印的降压药的说明书,字放大了好几倍,用药注意事项也特意做了标记,这样看起来就方便多了。还有,如果有人给您发‘免费体检’的广告,千万别相信,现在骗子套路可多着呢!”李大妈接过我递过去的说明书和反诈宣传材料连连点头,“小丁啊,你这么忙,还总是操心着我的事。”
说话间,师傅已走到客厅角落的那台老座钟前。座钟的黑色指针有些歪斜,李大妈说这是她老伴生前用的,上个月突然停了。师傅让李大妈取来钳子和螺丝刀,一捏一别,“滴答——”座钟突然响了一声,指针归位,老物件又活了过来。
“师傅,您还会修钟啊?”
“以前跟社区修表的老周学的。”师傅一边擦拭钟面一边轻声说,“这些东西是老人的念想,修好了,她心里也踏实些。”
师傅从我手里接过一包重阳糕递给老人:“大妈,祝您老人家重阳安康。”看着眼圈微红的李大妈接过带着桂花香气的糕点,我忽然觉得,师傅管的“小事”,真让人心里发暖。
来到王伯家时,老人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王伯,给您带了点重阳糕,尝个鲜!”“小丁啊,又破费了!”老人嗔怪着,眼里却是满满的笑意。我赶紧掏出老花镜:“王伯您试试,这是我师傅顺路帮您配的,瞧瞧看手机信息清楚不?”戴上老花镜的王伯却说:“你总说是顺路,可眼镜店在镇东头呢……”
师傅笑着岔开话,拿起反诈宣传单和王伯说起最近常见的骗局。末了,他又在笔记本上添了一行:“王建国需每周回访,严防被骗。”
原来,师傅的“民情本”不是记出来的,而是把老人的难处一趟趟跑进心里。
从王伯家出来,师傅在楼梯口停下:“你等我一下。”他指指旁边的路灯:“上次走访,楼里的老人反映这灯晚上总闪,我约了物业师傅来修。”很快,物业师傅赶到了。不过片刻,暖黄的灯光漫开,照亮了整个楼道。旁人眼里的“闲事”,到了师傅这里,都成了日常的牵挂。
回到派出所,我在笔记本上郑重写下:“重阳走访,修好了一座钟,教会了一键拨号,点亮了一盏灯。明白了‘小事即民生’。”抬头再看师傅忙碌的身影,忽然觉得,他就像院子里那棵桂花树,年复一年,把最平凡的琐碎,酿成街巷里最深情的关怀。
(作者单位: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星火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