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幼儿园的女儿来过我办公室后,我就从一名真警察变成了“假警察”。女儿的逻辑是:爸爸是警察,警察是抓坏人的。然而当她看到我办公桌上只有一摞摞的材料,根本不像电视里警察的样子,她便开始说爸爸是个“假警察”了。缺少基层经历对我的从警之路来说,确实是一种遗憾。
两年前,单位发出机关民警下基层的号召。我积极响应报了名。回首下基层的两年,不仅有成长和蜕变,还有很多难忘的瞬间。
到派出所报到当天,我起得特别早,怕堵车迟到,主要还是激动。下车时天蒙蒙亮,老远就看到所门口闪烁的警灯,满满的归属感充满心间。
报到后,所长带我到各处走了一圈,简单介绍了一下同事。本想着和大家多聊几句,可看到接待大厅里嘈杂、繁忙的景象,便没好意思打扰。大厅里,前来办证、报警、咨询的群众来来往往,指挥室里电台的呼叫声、电话声响个不停,调解室里不断传出时而激动、时而平缓的声音,院子里警车闪着警灯进进出出,与机关办公室相比,是另外一番天地。
当天我就迫不及待地随同事去处警了。带着好奇和兴奋,前后接了十多个警,直到晚上十点多才回到寝室。躺在寝室里,依然可以感觉到派出所门口红蓝交替的警灯在眼缝间闪烁。说实话,确实有点晃眼睛。我问同寝室的同事,这灯一直这么闪吗?他说,每晚都是,很远就能看见,外面越黑,警灯越亮,就是睡觉有点晃眼睛,慢慢就习惯了。没过几天,我也习惯了,伴着一闪一闪的警灯入睡,并且睡得很踏实、很幸福。
转眼到基层已有半年时间,期间我多次参与治安清查和抓捕行动,感觉自己离女儿眼中的警察形象越来越近,直到一次特殊的处警,我才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功课要补。那次,我们接到一起命案的警情,忙到凌晨两三点时,现场只剩下负责勘查的同事、受害者家属以及在现场维持秩序的我。没多久,同事去了楼上勘查,家属们也离开了,现场只剩我一人,安静到可以听见自己呼吸。那一刻,说不害怕是假,曾经看过的恐怖片画面,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闪现,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感紧紧包围着我,我为自己的表现感到非常羞愧。
同事返回后,看出了我心慌的模样,笑着问我,是不是第一次出命案现场?我支支吾吾回答说是。他又说,第一次都这样,习惯就好了。后来我才发现当时自己的后背全被汗水浸透了。
所里有位老辅警叫老肖,本地人,对辖区情况很是熟悉,谁家有几个孩子、几亩田,甚至养了多少只鸡和鸭都了如指掌。我很喜欢和他一起处警,群众之前还吵得不可开交的纠纷,经老肖三言两语调解,便握手言和了。我问老肖怎样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他说自己也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凭他的经验,多往群众身边凑,多为群众办好事,少讲官话多说土话,群众自然就会亲近你。
听了老肖的忠告,我一有空就往老乡家里跑,除了安全防范宣传,还聊些家长里短,渐渐和很多老乡熟悉起来,后来老乡的孩子填报大学志愿要向我咨询意见,家里有了喜事也会和我分享。那时,我感受到了“到群众中去”的幸福感。
在下基层结束的前一天,我想再到辖区看看,或许是想做个道别。那天傍晚,我和老乡坐在村口的石凳上,身后是一望无垠的稻田。老乡说以后他来城里找我别不认识,我说我们永远认识……回去的路上,我从后视镜里看到,沉甸甸的稻子在夕阳下分外金黄,随着微风左右晃动,像是和老乡一起与我挥手道别。
(作者单位:四川省公安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