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北风夹着细雨,把横屋村老龙头家的窗户刮得“哐当哐当”作响。
若有人站在鸡舍前猛地回头,或许能瞥见后山闪着的一星忽明忽暗的红点——像是有人叼着烟在暗中窥视。不多时,一个黑影裹着厚棉衣,顶着寒风迅速窜进了老龙头家的鸡舍。
一道手电光划过,鸡舍里的鸡群惊慌地扑腾着,伴随着几声鸡鸣和纷飞的鸡毛,黑影背着鼓胀的蛇皮袋,如鬼魅般消失在夜色中。
第二天下午,老龙头赶集回来,走进鸡舍撒下一把稻谷。“天杀的偷鸡贼!”老龙头点了点数,发现又少了4只。这已是一个礼拜来第二次遭贼了,先前想着损失不大他便没报警,此刻老龙头攥紧拳头,气得手直发抖,果断掏出手机拨打了110。
“只要作案就一定会留下痕迹。”警车上,胡镇南望着车玻璃窗上凝结成的冰花,跟同事分析道。
警车轧过结霜的村道,留下两道蜿蜒的冰辙,不多时,就赶到了老龙头家。在老龙头的带领下,民警们走进鸡舍查看。
“老叔放心,偷鸡摸狗最藏不住马脚。”胡镇南说话带着特有的温厚,目光却如鹰隼般扫过鸡舍。
寒风卷着散落的鸡毛在空中盘旋,胡镇南半蹲在地上,用冻得发僵的指尖仔细翻检每一片沾着泥渍的羽毛。
时间一晃而过。小年夜,派出所值班室里,胡镇南紧盯着电脑屏幕上的“雪花点”,蓝光映着他眼底的血丝。自从几天前接到老龙头的报警后,这位三十来岁的副所长带领队员已经熬了几个通宵。
侦查工作有时候就是这样,在没有更多线索的情况下,只能反反复复在枯燥单一的线索中坚持寻找那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可能。胡镇南反复查看着途经龙家小路的监控画面,突然,一个像是扛着蛇皮袋的模糊黑影在镜头中一闪而过,胡镇南的瞳孔骤然收缩。
负责走访的同事也带回了消息,“我们走访发现,有人反映案发前见过村民老杨在现场附近晃悠。”
“老杨,有盗窃前科,2024年5月释放……”胡镇南念档案的声音显得有些急促。
案情分析会上,几个屏幕同时回放着一段画面。“看这个步态!”胡镇南按下暂停键。放大20倍的画面里,嫌疑人形态、走路姿势与老杨高度吻合。
次日拂晓,警车穿过浓雾向横屋村驶去……审讯室里,空调的暖气让玻璃上凝成细密的水珠。“头回是去年10月,在东山村偷了几卷电线,后来在横屋村偷了3次鸡,50块一只卖了,钱全都打牌输掉了……”老杨交代。
当案卷归档时,胡镇南在办案笔记上写下:“民生无小事,鸡鸣即警钟。”
春风掠过罗霄山脉,捎走了最后一个倒春寒。
(作者单位:湖南省茶陵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