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民警与“偏三”警用摩托车的故事
2014年04月01日 15:25 来源:中国警察网 作者:


照片一:1972年,纪恩玉(左)与当时武城县公安局唯一的一辆摩托车合影。当时,民警办案基本都是骑自行车去办案,这辆摩托是全局的宝贝,轻易不能动用。
第一张照片拍摄于1972年的冬天,照片中前方骑摩托车的人就是纪恩玉,当时他只有24岁,刚刚从部队转业来到地方。而这辆摩托车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喻户晓的“幸福250”。据纪恩玉介绍,那时汽车很少见,就连摩托车也是稀罕物。这辆“幸福250”是当时武城县公安局唯一的一辆摩托车,是全局的宝贝,除非遇到比较紧急的情况或重大的案件,一般很少动用这个重量级装备,民警们都是骑自行车去办案。这张照片就是在一次出警后,纪恩玉好不容易逮着机会摆拍的。很显然,当时的他还不会骑摩托车。 到了1983年,纪恩玉迎来了学习骑摩托车的机会。此时“偏三”摩托车开始在各地公安机关渐渐普及起来,武城县公安局也从别处买来了两辆旧的“偏三”,但全地区公安机关里会骑“偏三”的民警不多,很多人会骑也是“无证驾驶”。为此,这一年夏天,当时的德州地区公安处办了一个摩托车训练班,由各县市区的公安局选派几位民警学习摩托车驾驶,纪恩玉有幸成为了武城县公安局选派的三位民警之一。这第二张照片就是当时训练班全体成员和公安处领导的合影,第三排右一就是纪恩玉。 有意思的是,这次培训的内容就像现在驾考差不多,分为理论学习、桩考、半坡起步、上路行驶等,学习过程也非常复杂。在那个年代,会开摩托车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凭借这份热爱,没有一点驾驶基础的纪恩玉通过45天的理论学习和刻苦训练,最终和其他学员一起通过了考试,拿到了“驾照”。 就在纪恩玉学会骑摩托车后不到半年时间,这项本领就派上了用场,而且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1983年腊月,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三辆旧摩托车已满足不了工作需求,武城县公安局决定从南昌的洪都机械厂购买5辆“长江750”摩托车。当时一辆摩托车是7000多元,而从南昌把这些车托运到德州差不多要1000元,为了节省这部分运费,局领导决定派纪恩玉等6人南下南昌去把车骑回来。第三张照片就是1983年腊月二十,在南昌八一广场,纪恩玉(左三)和同事买到摩托车后准备返程时的合影。 1200多公里的路程,从南昌骑摩托车到武城,路上的艰辛可想而知。“白天行车,晚上休息,每天要骑6个多小时,回到家时虎口都磨出了茧子。”而最让纪恩玉记忆犹新的是在九江过长江时,他们用小船把摩托车运过江后才发现岸边没有专门的码头,车从船上推下来后要经过1公里长的河堤才能到达岸边的路上,河堤不仅泥泞而且坡度很陡。几个人有推车的,有抱石头的,推上几步,在车轮后面垫上石头歇一下,然后再推几步再垫石头歇一下。就这样,几个人推着车、喊着口号,用了一上午才把5辆车推上河堤。 最终,用了九天时间(因为路上一辆车坏了零件耽误了三天),在腊月二十八,鞭炮声渐次响起的时候,纪恩玉六人才回到武城。这一路,他们的全部花费还不到300元,为单位节省了不小的开支。 时间已经过去了30年,虽然现如今已很难再见到“偏三”的影子,但那一段融入了激情与豪迈的记忆,在纪恩玉的脑海里却依然鲜活。 (作者:山东省德州市公安局 吴宁宁 阎然) 原创稿件,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警察网文化频道公安馆:聚焦公安文化 感悟警营生活 |

中国警察网官方微信:扫一扫,免费订阅!
最权威、最及时、最全面的公安新闻发布平台。
精彩的警察故事,靓丽的警花警草,靠谱的预警知识……实乃广大“警粉”微信必备!
最权威、最及时、最全面的公安新闻发布平台。
精彩的警察故事,靓丽的警花警草,靠谱的预警知识……实乃广大“警粉”微信必备!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