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物
2017年06月12日 02:48
来源:
中国警察网-人民公安报
作者:


应约写篇关于《珍物》的书评,心里一点儿不急。厚厚的一本,400多页,每一页都是淡绿色,收入100篇文章,谈的都是作者的珍爱之物。撰写者大多是文艺名流,所写的“珍物”形形色色,书籍、收音机、瓦片、煤油灯、老照片、雪茄烟……甚至有苔藓、垃圾。没有几件贵重的东西,但与作者的人生有深度的伴随,意义就不一样了。 为什么不急?因为稀里糊涂没弄清,光看书名,感觉是本丛刊,定期出版,源源不断的事儿,等到第二期出来也没关系。前天仔细一看,原来是本单独的书,这可不能耽误,赶紧读。于是一篇篇看下去,没想到越看越入迷,一口气看到快天亮,这样令人废寝忘食的书,这几年很少啊。 看了很感慨,感慨都另外写到书评里,留下的只是一点儿关于珍物的联想。消费时代,尤其是一次性消费的时代,很少的物品能陪伴人长久了。古人绝不如此,白居易《长恨歌》中,经历战乱生死别离的唐玄宗派道士去寻找杨贵妃,海上仙山中的杨贵妃“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不但“含情凝睇谢君王”,而且“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每当读到这里,都感动于杨贵妃的情浓,她把当年的定情信物从生带到死,不弃不离,最后又回送给唐玄宗,这一来一去,就是一生。 看完《珍物》,静静一想,自己的“珍物”是什么?是那台上世纪40年代生产的美国照相机?用它拍了一棵大松树,那是自己动手拍的第一张照片;是“民国”时期出版的狄更斯《大卫·考坡菲》?它让我中学时代蔓生出几分愁绪,隐约看到幸福总是像玻璃一样暗藏着裂痕,而伤怀却像木纹一样细腻绵长;是那条月白色的羊毛围巾?为了织它,用了整整一个通宵,给我时,定定地说,一生不会再织第二条……都很珍惜,都渗透着生活的真意。 《珍物》收入了文博学者陈燮君的《旧琵琶》,回忆他爷爷1966年花了40元,给他买了一把旧琵琶,他一直弹到现在。他父亲过世的前一天,“知道父亲跟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了,我就抱着琵琶到他病床旁边,为他弹奏他喜欢听的乐曲。”此情此景,分外感人,也让人感叹,一把琵琶,三代人的深情。想起十来年前,曾经为朋友到苏州买琵琶,提着它穿过春雨濛濛的东北街,满心的快乐。后来再也没有看到这把琵琶,不知道它如今怎样? |

中国警察网官方微信:扫一扫,免费订阅!
最权威、最及时、最全面的公安新闻发布平台。
精彩的警察故事,靓丽的警花警草,靠谱的预警知识……实乃广大"警粉"微信必备!
最权威、最及时、最全面的公安新闻发布平台。
精彩的警察故事,靓丽的警花警草,靠谱的预警知识……实乃广大"警粉"微信必备!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
- [微博控]那些警察微博的大V们[961]
- 公安部将于近期开通民警违纪违法[921]
- 废除“劳教”你高兴个啥?[1172]
- 警察作为特殊群体,适合提高退休[519]
- 敬告天下所有的吸烟者[671]
- 单独两孩,你生还是不生?[508]
- 单位要求民警家属督促民警遵守[628]
- 我媳妇说嫁给警察就是好[583]
- 刘金国:以动真碰硬的决心落实[847]
- 剑兰,我心中的公安文学殿堂[6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