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去湖南长沙,游览了慕名已久的岳麓书院、橘子洲头、爱晚亭,又尝了许多美食。不说火宫殿的臭豆腐,也不说糖油粑粑、姊妹团子,单说那一道红椒丝拌秋葵,就让人过眼不忘、记忆留香。
那是我第一次看见秋葵。纯白的磁盘里,青青的秋葵一个个叠放在里面,上面洒着红的椒丝、白的蒜末,一端上来,就让人眼前一亮。自此记住了秋葵,每餐必点,享用着秋葵在口中的清香软滑。
回家后我到菜市场找过,却没找见。时间一长,就淡忘了。再次看见秋葵,是在一个菜园子里。当时我作为“村警”进村走访,在一片辣椒、茄子里,一米多高的秋葵,在风里摇曳生姿、亭亭玉立。
更出众的是秋葵的花。淡黄色的花,有一种透明的质感,淡得清新脱俗,恰到好处。花蕊近蒂处是深檀色。花和喇叭花一般大小,精致而小巧。唐朝崔涯有诗:“露倾金盏小,风引道冠欹。”诗句抓住了花的美,露水从小小的金色花盏上滴落,风吹得花冠倾斜。一朵秋葵花,就是一个小小的金盏。
枝干上,秋葵的花,如腊梅花、木兰花的姿态,一律仰头,向着天空吐蕊。就在这花的中间下面,一个个秋葵果实也像花一样,仰头向上,立在株干上,轻盈挺拔。主人说,秋葵是泼皮的植物,不挑土地,只要种下就能活,就能开花结实。
最近几年,父母也得了秋葵的种子,开始种植。每年三四月份,就在门前水池边的空地上,种下秋葵的种子。种子发芽长出小苗,窜到三四十厘米高后,开始开花,花落结葵。
秋葵的生长像芝麻,一边向上生长,一边开花结葵,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芝麻开花节节高,秋葵也是开花节节高。一颗秋葵,你摘着下面长大的吃,上面小的也在可劲地长,等小的长大可以吃的时候,上面的花又结了葵。秋葵就这样绵绵不断向上生长、开花、结葵。
一次看中国诗词大会,有一道选择题,“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问诗里的葵指什么?选项里就有秋葵。现场许多观众选择了秋葵,我也一样,结果答案是葵菜。翻阅《辞海》,对“葵”的解释是:植物名,冬葵,我国古代主要蔬菜之一……葵菜即冬葵,中国自古有之。而秋葵,有说是从印度传入的,也有说是从非洲传入的,总之是舶来品。
秋葵的吃法很多。素炒,凉拌,炖食,或煎或烤或炸,全凭各人喜欢。当地最家常的吃法是素炒和凉拌。素炒秋葵,一根秋葵斜斜切下,待香油下锅,油热倒入秋葵,大火翻炒,一两分钟转小火,放盐和生抽,撒下切好的葱姜,待到秋葵和葱姜香气氤氲时,起锅装盘。凉拌更简单。去掉秋葵头上的蒂,锅里冷水烧开,倒入整颗秋葵,沸水里煮熟,捞起装盘,放盐醋和拍碎的蒜,再浇上麻油,一盘凉拌秋葵就可以上桌了。有人家会做秋葵煎鸡蛋,秋葵横着切薄片,沸水中焯至半熟,三四个鸡蛋打散,加入秋葵和盐。锅里倒香油,油热倒入鸡蛋、秋葵,两边翻煎,熟透盛入盘中。
云生岭上,美;月照波心,也美。不管是素炒秋葵、凉拌秋葵,还是鸡蛋煎秋葵,再或者油炸秋葵、炭火烤秋葵,都是唇齿之间绿意清香的菜肴。
(作者单位:安徽省青阳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