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小顾每天上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前一天晚上“为民服务”微信群里的好人好事,整理誊写到大队的“为民服务登记簿”上。自从小顾接手这项工作以来,他已誊写了7本。
学雷锋服务社会,是“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江苏省扬州市公安局江都分局巡特警大队的优良传统。早在2013年,大队就以与群众接触最多的巡逻处警中队为依托,成立了“365雷锋中队”,意为一年365天、天天学雷锋,并向社会公开做出包括寻找亲人、失物招领、代管车钥匙等10项承诺,竭尽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尽管只有一个中队叫“雷锋中队”,但巡特警大队的每位民警、辅警都自觉成为“雷锋中队”的一员,他们所做的好事都会记录在“为民服务登记簿”上。如今,已满满当当地填写了32册,记载着大家所做的3000多件好事。
每一页登记表里,都有着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
“我特别庆幸,有你们在身边”
“叔叔阿姨,我考上大学了!”去年8月,女孩小欣揣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到江都巡特警大队报喜。
大队民警立刻围了过来,个个脸上乐开了花。
小欣住在江都区仙女镇,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没了父亲,与做家政服务的妈妈相依为命。家境的贫寒,让小欣的性格变得自卑内向,在陌生人面前都讲不出一句话,成绩也一落千丈。10年前的一次走访活动中,巡特警大队得知了这一情况,决定施以援手,帮助她健康成长。于是,小欣成为巡特警大队“爱心基金”的资助对象之一。
说起巡特警大队的“爱心基金”,可有年头了。那时,大队才刚成立。一天晚上,民警在巡逻时捡到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被遗弃女婴。为了帮女婴治病,大队设立了“爱心基金”,大家每月分别捐款30元、20元、5元投入其中。后来女婴的病治好了,捐款却没有停。如今,“爱心基金”每年能够筹集到约1.7万元善款,大队民辅警们用这些捐款来帮助困难群众。
在巡特警大队民警的悉心呵护下,小欣渐渐地走出阴影,成为一名积极向上、阳光自信的女孩,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因此,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小欣第一时间赶到巡特警大队,将这好消息分享给这群陪着她一路走来的“亲人”。
“我特别庆幸,有你们在身边,陪伴我成长!”回忆起之前的点点滴滴,小欣心潮翻涌,感慨万千。
20多年来,江都巡特警大队的这个“爱心基金”已向社会捐款70余万元,重点帮扶“春蕾计划”女童6名,资助失学儿童、重病患者、困难群众170多人次。
“能救人一命,我这一跤摔得值”
江都辖区河流纵横、水源丰沛,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地。特定的地域环境决定了这里与其他地方不同的警情,巡特警大队民警所做的好事,不少都与水有关。
一天傍晚,民警李祥康带着辅警王超、丁志杰正在龙川大桥一带巡逻,对讲机突然响起,说龙川大桥上有人落水,命令他迅速赶过去救人。
转向、加速,他们仅用了一分钟时间就上了大桥。只见河中央,一名身着白色T恤的男子,面部朝下漂浮在水面上,没有一点动静。
李祥康来不及穿上救生衣,直奔南侧的引桥处,翻过栏杆就跳了下去……栏杆离地面有两米多高,桥墩处是水泥坡面,李祥康落地时右脚踝一扭,一个趔趄重重摔倒在地。他全然不顾,继续翻过河岸堤坝,跳入河中,向落水者游去。
3米、2米、1米……李祥康快速游到落水者前,一把抓住他的衣领,将其拖到岸边。在同事的帮助下,将落水者拉上岸。
李祥康拍了拍落水者的嘴巴,叫了几声,对方没有一点反应。再听听胸部,发觉已没有了心跳。
“必须采取救治措施!”李祥康立即蹲下来展开救助。10多分钟过去,落水者的喉咙里发出咕噜声,口中吐出白沫,惨白的脸上渐渐有了血色。
此时,救护车赶了过来,他们赶忙将落水者抬上救护车。由于巡特警队员救助及时、处置得当,落水者转危为安。
李祥康回到大队换下湿透的衣服时,才发现自己的脚踝、腿部、颈部等处受了伤。“你摔倒时,‘叭’的一声,很响,我听着都疼。”辅警小王对李祥康说。
“能救人一命,我这一跤摔得值!”李祥康笑着说。
当月月底,李祥康当选为大队每月一评的“学雷锋标兵”。
“多亏了您,不然真不知该怎么办”
辅警庄春冬是大队驾驶班班长,来巡特警大队前曾在120急救中心开救护车。做辅警后,他一干就是10年。在大队“为民服务登记簿”中,记载着他近年来所做的90件好事。
今年2月25日傍晚时分,庄春冬与同事巡逻至浦江路时,见一名老人在阳光花园小区门口徘徊,神情焦急。庄春冬主动上前询问,才知道老人是迷路了。老人只记得女儿的名字,其他的什么都说不清楚。
庄春冬先把老人的照片传到警务站,请求查明老人的情况,随后带着老人在附近小区走访,看有谁认识老人。连续去了两个小区,都没有结果。幸好在第三个小区门口,有人认出了老人,说老人的女儿就住在14栋楼。庄春冬赶忙将老人送了过去。
“多亏了您,不然真不知该怎么办?”焦急的女儿见母亲被送了回来,十分激动,向庄春冬连声道谢。原来,老人平时住在乡下,春节前被女儿接到城里过年,老人下午出来溜达时,七转八转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雷锋中队”故事多,三天三夜说不完。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公安局)